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

ID:25472515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_第1页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_第2页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_第3页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_第4页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论文关键词:人身损害鉴定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意见内容提要:我国现行人身损害鉴定制度存在鉴定主体繁多杂乱、鉴定程序不够规范、鉴定意见质证认证规则不够完善等弊端,造成此状况的深层原因在于,人身损害鉴定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明。重构我国人身损害鉴定制度应当从价值取向、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着手。在价值取向上,以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为指导,以提供具有较强证明力的证据为目标;在制度设计上,应当确立客观中立且具有专门科学和医学知识的鉴定主体,完善中立规范的鉴定程序,建立有效的鉴定意见质证认证机制;在工作措

2、施上politics/2010-03/14/content_13169202.htm.5本表系作者根据有关规定整理而成,有点简化,如需引用,请查对原文。本表仅列人对人身损害鉴定做出特别规定的法律文件,未包括仅仅提及鉴定的法律文件,如《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6海上交通事故认定中有关事故原因和责任的认定在民事诉讼中起到了证据作用,具有鉴定的功能,所以列人本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铁路交通事故认定、内河交通事故认定都基于同样的理由列人本表。7柴会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休矣》,载《南方周末》20

3、10年8月19日第A08版。8前引7。9参见《一桩案件八种结论谁来为鉴定作鉴定》,资料来源:3229/2009nationalSEF/2009nationalSEFdbzs/200903/t20090310485536.shtml,2011年3月18日访问。12甘肃法制报2009年11月30日:《“司法鉴定之痛”系列报道之四利益链条下的变形记》,资料来源:system/2009/11/30/011369960.shtml,2011年3月18日访问。13美路易斯D布兰代斯:《别人的钱:投资银行家的贪婪真相》,胡凌斌

4、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53页。14需要鉴定的事项与普通事项存在重要区别:有关普通事项的真相,也许法院难以查清,但当事人自己往往心知肚明,如甲借给乙10万元钱却没有任何借据,也没有证人能够证明;而鉴定事项的真相,可能连当事人自身都不清楚,如在医疗过错致死的情形,究竟受害人的死亡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当的医疗行为造成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害人的自身原因造成的,恐怕医患双方都说不清楚。所以在鉴定事项上,法院很难通过发现唯一的事实真相而让争议双方心服口服,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程序公正让双方都能理性的接受。15参见

5、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35页。16参见汪建成:《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的比较》,载《证据科学》2010年第1期。17前引16,汪建成文。18参见周湘雄:《英美专家证人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76页以下。19考虑到交通事故认定的及时性要求,将日常的交通事故认定交给司法鉴定机构缺乏可行性。应当保持交通事故认定作为行政处理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的定位不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可进行程序优化,如增强对当事人的异议救济和对交通事故认定的质证认证。20参见陈

6、连康、王德明、赵子琴主编:《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争议案例评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42页以下。21参见徐静村、颜飞:《司法鉴定统一立法要论》,载《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第6期。22关于美国的倩况,参见邱实、邓世雄:《各国医疗鉴定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第3期;关于德国的情况,参见杨立新:《德国、荷兰侵权行为法考察启示4: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中鉴定制度之完善》,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8月22日第6版。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7、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1023号)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24参见前引16,汪建成文。25参见范跃如:《中止抑或对立—对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选任制度的思考》,载《中国司法鉴定》2002年第3期。26前引1,达马斯卡书,第211页以下。27参见前引25,范跃如文。相关立法例,参见毕玉谦、郑旭、刘善春:《中

8、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472页以下。28参见崔白洁、杜智慧:《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问题分析与对策》,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0期。29参见王鸿晓:《试论自行委托鉴定的证据主体地位》,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王伟:《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前鉴定》,载《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第4期。30参见王太玉:《浅析民事案件中自行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