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ID:2546117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0

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1页
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2页
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杂交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freel2左右,约占全县杂交晚稻面积的1/2。近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甬优9号一般产量达到8190kg/hm2,较同期其他品种增产1395kg/hm2,增幅20.5%,实割最高单产达到11140.5kg/hm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熟期较迟,平原地区5月20日至6月10日播种,.freel2,每穗总粒数20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g,折算产量为9360~9984kg/hm2。高产田块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252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10

2、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g,折算产量为11007.4kg/hm2。2栽培技术2.1适期早播甬优9号属于感光性强的杂交稻品种,其适宜播种期跨度较大,从5月上旬一直可延续到6月下旬。但是从有利于栽培管理和获得高产的角度出发,单季晚稻栽培播种时间应控制在5月下旬。过早则延长了生育期,加大了田间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成本投入;过迟则不利于光合作用积累,5月下旬播种增加了营养生长的时间,有利于分蘖和培育强势个体。2.2培育育秧采用旱育秧或半旱育秧,秧田用种量90kg/hm2。秧龄控制在25d以内2,利于活棵,增加低节位分蘖。栽插密度控制在

3、12万~15万穴/hm2。2.3平衡施肥甬优9号生育期长,所以,应掌握平衡施肥,使其在各生育期内既能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又能减少肥料过多造成流失和过少导致营养不良。因其株型偏大,茎秆粗壮,故施肥量尤其是钾肥用量需大于普通品种。施肥总量一般田块施纯N195~225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6∶1.0,基、蘖、穗肥比例氮肥为4∶4∶2、钾肥为2∶4∶4,应根据田块肥力水平作适当调整。磷肥主要作基肥施用,中后期控氮重钾3。具体做法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用优质农肥15t/hm2,与钙镁磷肥375kg/hm2堆沤腐熟

4、,在插秧前2d左右拌氯化钾1125kg/hm2施下,要求达到纯N75.0~112.5kg/hm2、P2O575kg/hm2、K2O150kg/hm2。插秧后5~7d扎根立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12.5~150.0kg/hm2,插秧后15~20d第2次追肥,施尿素、氯化钾各75kg/hm2。在剑叶露尖至展开时增施穗肥以增加穗粒,一般施尿素75kg/hm2、氧化钾10kg/hm2。齐穗后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3.75kg/hm2对水900kg/hm2叶面喷施,期间也可适当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4合理

5、灌溉该品种根系发达,根部发育好坏会直接影响其生长,故应掌握湿润灌溉,避免长期深灌,以利于根系发育。可于栽后7~14d放干田水沉实田1次。采用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全田总苗数达到225万株/hm2左右)开始排水晒田、搁田,做到分次轻搁4。孕穗至抽穗期薄水养胎,以增加总粒数。由于甬优9号灌浆期比其他品种明显偏长,宜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以利于籽粒灌浆饱满,使千粒重达到26g以上的目标。直至收割前5d方可断水。2.5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植株的健康状况,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穗数、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经

6、济性状,由此可见,病虫害防治是获得中高产水平必须把握的环节。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预测预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策略上要求通过改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管水,以降低病虫危害的机率。前期重点抓好稻蓟马和稻飞虱的防治,中后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及螟虫、飞虱。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