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

ID:25460830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 摘要: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不久,笔者在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生活报》上撰文,  说明事件的真相,澄清阿拉伯民众对事件及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些误解。文章引起积极反响,成为我国  学者在国际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文对撰写此文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并结合这一案  例,总结了在国外媒体尤其是阿拉伯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若干体会,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对外  传播工作,提出几点建言。  关键词:对外传播;国家形象;7•5事件;阿拉伯媒体;对外宣传  作者简介:薛庆国,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

2、(北京100089)。  文章编号:1673-5161(2011)01-0027-06中图分类号:D812文章发表后除在国外引起较大反响外,还受到我国有关部门的好评。外交部、中联部、文化部等单位的部门领导对本人主动配合国家外交工作表示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我国驻埃及使馆在其阿拉伯文网页上转载此文。我国驻埃及、约旦等国使馆还将文章分发给当地传媒人士,作为说明7•5事件的重要材料。    二、关于此事的若干体会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各方的良好反响,笔者总结出如下体会:  1.充分尊重对方,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人。对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充分尊重传媒的受众,实事求是、

3、不卑不亢地以理服人,与受众作对等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目中无人地自说自话,用官样文章作生硬的灌输。因此,我在撰文之初就明确了这样一个假设:同世界上任何群体一样,阿拉伯读者也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对7•5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但出于宗教感情会同情维吾尔族穆斯林,对我国政府的政策、举措有一定疑虑;只有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用无可辩驳的道理和事实,才能让他们接受我的观点。所以,在说明7•5事件本质是犯罪分子滥杀无辜时,我引用了《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采访二十多位维族同胞时听到的原话:那些人不过是些人渣。[8]在说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现状时,我引用了回族学者杨圣敏的一

4、系列统计数字,说明伊斯兰教在当今中国受到保护的真实状况。我还结合马坚、刘麟瑞、纳忠等中国著名穆斯林学者的事迹,以及我工作单位回族同事的经历,说明穆斯林在中国受到尊重,其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受到保护。针对马哈茂德文中提及中国对穆斯林的镇压与迫害,我在文中承认我国穆斯林在文革期间遭遇了不幸,但同时指出:这种不幸与其说是少数民族的不幸,不如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幸:的确,中国穆斯林在20世纪十年文革期间曾深受极左行为之苦,但那种苦难是全中国人民无论其民族与宗教都未能幸免的。当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国家主席刘少奇,他遭受了残酷折磨,最终惨死狱中。  2.明确自己的学者身份,体现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在包括

5、阿拉伯世界在内的世界各地,学者往往都被认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理性批判精神,持论比较客观公正,因此其见解比政府的声音可信度更高。作为知识分子和学者,我在写作时不仅不能照搬官方话语,甚至有意与官方口径保持一定距离。从这样的身份和认知出发,我的观点才易于为阿拉伯读者、尤其是知识分子接受。譬如,在文章之初我就表明:我撰写此文,目的并非替政府辩护(一个自由知识分子通常无意为之),而是旨在消除妨碍中阿人民友谊的心理误区与隔阂。在叙述我了解的事件真相时,我坦言:我不敢断定自己的叙述反映了全部真相,而只想说明我了解的情况,由阿拉伯读者自己判断。在说明新疆警方在处理事件时保持克制、只击毙少数歹徒时,我未把官方

6、话语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实,而只是采取了一种有待判断的说法:政府人士称警方保持了极大克制,在平息骚乱时只击毙了12名暴徒。我倾向于相信这一说法,因为。正是这些细节,让文章具备了客观性与可信度。  3.勇于自我批评,体现反思意识。作为一次悲剧性事件,7•5事件的发生无疑具有种种深刻原因,并凸现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原因不作分析,对问题刻意回避,既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难以让对外传媒的受众信服。我通过大量阅读并结合缜密的思考,对我国在新疆的民族政策与实践提出了6点反思:1)经济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要条件,贫穷往往滋生极端与暴力,解决边疆与内地的贫富差距与发展悬殊已刻不

7、容缓;2)仅靠发展经济并不足以解决民族问题,还应重视少数民族参与政治、确定文化身份的诉求;3)我国民族政策在照顾少数民族的同时,未能落实社会正义,对部分少数民族人士的不当行为过于迁就,反而妨碍实现社会和谐;4)汉、维民族缺乏相互理解,更缺乏文化上的相互欣赏,这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缺失;5)应重视新疆事件的外部因素,尤其是宗教原教旨主义在周边国家的抬头;6)事件还显示出我国行政和司法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在7&b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