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

ID:25460395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0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_第1页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_第2页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_第3页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_第4页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国2012年2月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合格小学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有:学生为本、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落实这样的理念,如何才能为每一位小学生提供适合的

2、教育,这是初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文认为,对小学儿童①需要的认识与理解,是能否实现为每位小学生提供适合之教育的关键。小学教育一定要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需要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关注需要,就是关注个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关注儿童的需要,就是要关心儿童的需要,注重儿童的需要,就是要研究儿童的需要(包括儿童需要的满足与引导等),实质是关注儿童的生命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关注儿童需要  1.如何理解需要  何谓需要?可以说,需要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用法,也很混乱。凯特琳勒德雷尔主编的《人的需要》一书指出,

3、对需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大流派。一种流派认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即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以下定义为特征的,如,需要可以被抽象地理解为人们在某一社会中为了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可能而要予以满足的要求,它是某种必要条件,是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需要的主体作为人的存在而起作用;另一种流派认为,需要的本文由.L.收集整理历史特征和主观特征是决定性的,它是以非定义为特征的,如,需要因社会而异,因此不可能预先确定需要,也不可能谈论什么普遍的需要。[1]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在《人的需要理论》一书也对需要概念进行了解

4、释,一是把需要当作驱动力,二是把需要当作目标。对于前者,书中指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顺从。对于后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每一个人都要么实现,要么应努力实现这些目标[2]。  上述可见,对需要的解释分别从主观与客观,或从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角度,构成了两种貌似相互排斥的需要观。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从人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环境因素两个维度探讨和描述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作为人的目的与生活目的的展开[3],既是个体生命内在规定性的显现,又是个体生命在生成过程中要适应生存的环境的反映,是遗传与环境共同运作的产物。正如奥托克兰伯格

5、所言:人的所有活动(包括需要)百分之百源于环境,百分之百源于(生物)遗传。这意味着确实存在着有机体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维持肉体组织的健康和生存。但是,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在有机体的需要的表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  在理解需要时,还要明晰需要与本能、欲望的关系。本能是人生存的原动力和先天的能力,需要是本能的有条件的显现,欲望是基于需要却超出需要之上的想要。不能将需要混同于本能、欲望或想要。  2.需要与个体生命成长  有关人的需要的研究,我们熟悉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

6、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又对此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15年之后,他又修改了此书,根据遗传科学取得的巨大进展基因的巨大决定作用,对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的宗旨有了相当大的改变,提出的一个假设是:从某种意义说,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观察的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4]可见,人的基本需要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人的基本需要似本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

7、有遗传决定的。  需要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动力、原理。埃莉奥诺拉马西尼曾指出:需要是以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因素为基础的,在这样的意义上需要是原理:它们是人的发展借以展开的路线。英国学者迈凯梅普林格尔在《儿童的需要》一书的开篇写道:只有满足儿童在物质、情感、社会意识及智力发育方面的需要,才能使他们尽情享受生活、充分挖掘潜力、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并为之作出贡献的人。[5]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意识生活的所有方面在童年时期受到的影响不可低估,童年时期压抑和情感自我保护的过程连接了生活中的生物、情感和认知等各个方面,建立了无意识的动机结构,

8、这些结构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以隐秘的方式影响个人的日常活动和思维过程[2]。可见,一个人的需要在他的儿童时期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他的生命成长状态与生命质量。  3.教育与个体生命的需要  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这不仅因为需要的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