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

ID:2546026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_第1页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_第2页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_第3页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_第4页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论文“现代文主观性阅读”是指出现在高考语文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与第Ⅰ卷中更替考查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不同的是,第Ⅱ卷中对现代文的考查在体裁上已基本定格为散文。从历年的高考评卷结果看,该题“现代文主观性阅读”是指出现在高考语文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与第Ⅰ卷中更替考查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不同的是,第Ⅱ卷中对现代文的考查在体裁上已基本定格为散文。从历年的高考评卷结果看,该题一向得分较低。考生怎么阅读如何作答才能提高该题的得分?我觉得在阅读作答时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读作者的表达?二是如何解读命题者

2、的表达?解读作者表达的基本方法是“披文入理”、“得意忘形”,解读命题者表达的基本方法是“切中肯綮”、“一语中的”。我们知道,对于作者而言,某种体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作者的生命。对于读者而言,小说也好,散文也好,体裁只不过是作者表达内在主旨的外在依托。我们阅读文章的目的就是透过作者表达的表层形式(体裁形式、表达技巧)深入到文章的内在主旨上去。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就是对作者的表达进行解读的过程。例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的“散”,是为作者表达的需要,对于读者,就成为理解作者本来意图的屏障;读者只有透过作者“散”的表达,体悟散文“不散

3、”的“神”,才至关重要;只有体悟出散文的“神”来,然后回味“散”的妙处,回味作者“聚神”的艺术手法,对散文的评价欣赏才会落到实处。“披文入理”就是拨开文章表达上的体裁形式与方法技巧,拨开文章字面上的表层意思,深入到作者试图表达的感悟、认识、情感、思想中去,从而解读出深埋在形式之下的内在主旨。在考场上,不管散文的语言多优美、多含蓄,写法多自由、多灵活,作为考生,其目的相当明了,那就是“入理”“得意”,不受任何外在依托的干扰。“得意”之后,才欣赏语言、结构、表达技巧。这样“神”“形”结合,在领悟中提升作者为文的艺术性。如果说,考生对作者表达进行

4、解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话,那么,考生对题目表达的解读则是考生与命题者进行的交流。这一交流主要是由考试本来的特殊性决定的。命题人设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根据《考试大纲》,试题负载的考点是什么?怎样回答才能切中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用这种方式解读题目,说到底就是要考生在审出命题人命题意图的同时,思考如何依靠文中信息把命题者期望的理解表达出来。“切中肯綮”就是让考生切中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命题者业已命中的得分点。“一语中的”就是让考生用切合题意的表达与命题者的设题意图相吻合,做到作答简洁明白。具体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明确得分点先对照20

5、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9--21题的问题与解答: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答: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换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感应他的琴声,领略他的情思。20、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题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答:(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2)中国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21、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在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追求更多的新知音。(

6、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能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的坚持下去。如果对照原文仔细阅读分析,就会发现,参考答案中的加点部分,就是我们试图在文中明确的得分点。一般来说,现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得分点就在文中。这也是命题者有意而为的。二、切合题意怎样才能在明确得分点的基础上用自己整合后的语言把自己对问题的解读表达清楚?这就关系到考生自己的表达与题意相切合的问题。说到底,解读题意就是解读自己的表达。在对作者表达的解读与对命题意图的解读中,命题者的意图同答题者的理解合而为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切合题意。为此,考生还须从四个方面注意表达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7、1)分析题目与需答内容之间以及需答内容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如19题,由审题可知,俞伯牙之所以“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在文本中可以找到原因,那么做答时,应明确用表因句表达。表达形式如前面19题的参考答案。再如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显然是原文主要潜在的信息之一。根据要求,所答内容与这一信息之间应该是说明与被什么的关系。如20题参考答案中的(1)(2)两点与“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是说明与被什么的关系。所答内容内部,应表达为并列关系,如参考答案的(1)(2)两点完全可以调换。21题亦然。作者“唐突地劝慰

8、”暗含作者看法上的原因。所答内容与题目构成因果关系。表因之中,(1)(2)两句又构成层进关系,因为原文有“更何况”的字样。(2)有层次地做答,会让人一目了然。例如20题可答为并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