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论文关键词: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实论文关键词: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养成教育途径,以期提高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
2、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特别是职业师范院校,其生源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单独考试,其文化课要求不是太高。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差,文明礼仪修养差,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强调职业师范院校开展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养成教育的内涵谈到养成教育,人们必然想到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
3、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概而言之,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的内容既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包括学习生活方式。所以,养成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教育,又是一项全面的综
4、合性教育,它渗透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诸多教育内容和训练内容,不仅是德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训练。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由内到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并将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外化成规范化、标准化的言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也只能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意志
5、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而通过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则是将此项工作做实的关键。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来源于职高、中专、技校。由于中职学校本身管理方面的问题,中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在行为习惯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学习习惯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上动力十足,但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缺乏学习独立性、主动性和勤奋刻苦精神的不足。
6、他们的学习目的普遍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在英语和数学学习上,存在悲观情绪与自卑心理,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在进入大学的最初阶段,学习一遇到困难,就采取逃避态度。行为和生活习惯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行为习惯上常表现出随意性,自由散漫,集体观念淡漠,自律意识、自控能力比较弱,做事缺乏考虑。有的学生酗酒,寝室卫生脏、乱、差,鞋袜乱扔乱丢,衣服不摆放整齐,作息时间乱,不爱参加集体劳动,不遵守交通规则,娱乐活动单一等。文明礼仪方面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文明礼仪上常表现出不会尊重他人,文明礼仪知识
7、缺乏。他们甚至不会用基本文明用语,不懂入室敲门、见面打招呼等人际交往基本礼仪。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由于最初出现的这些问题,给很多人留下了“职业师范院校学生难管理”的印象。但笔者认为,在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进入大学之初,采取有效途径开展养成教育,是能扭转这种局面,并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思路面对具有上述复杂特点的当代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群体,如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继续以传统的精英教育管理方式来应对,显然难以达到职业师范院校的培养目的。要使这样一个群体的大学生成人成才,必须施以深刻的
8、思想教育,配以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学习、生活、习惯引导,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要提升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与职业师范院校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主线。从大一开始,常抓不懈,促进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形成个体稳定、长期的需要倾向,培养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