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

ID:2545373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_第1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_第2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_第3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论文摘要: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摘要: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反问启发类比启发情景启发对比启发扩散启发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诸多教学原

2、则之中,启发式教学原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则,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该原则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式提问是最重要的手段,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主要谈谈反问启发、类比启发、情景启发、对比启发、扩散启发等方法。一、反问启发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

3、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二、情境启发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邓世昌、佟麟阁、赵登禹等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

4、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视死如归呢?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三、判断启发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拨,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2.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3.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4.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

5、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类比启发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两次战

6、争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五、扩散启发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2)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3)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通过一题多解,引

7、导学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