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44541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初探论文一、理论依据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学生的能力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来获取.“引情——导学——互助”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一、理论依据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学生的能力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来获取.“引情——导学——互助”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制度为基本单元,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全
2、面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符合素描教育的要求.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利因素,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积极参与和努力实践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思维为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单一的接受知识为学会创造性的获取知识;变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的自我开放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立体交流,能系统地利用优生的主动性、带动性,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互帮互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们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逐步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得发展.二、实验思路美国著名
3、学者比尔和德格雷夫认为:从普遍意义上说“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此模式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交流.其交流结构为:引情导学互助师师生生生生生“引情”:即把学生的情感、兴趣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来考虑.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充满兴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这种氛围的创造,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每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组织素材.如在学习《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利用课件“乘坐观览车”问题,通过观察、操作、
4、讨论,角的范围的确超出了0°—360°,此时角的概念的提出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样有趣性的问题引入课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代替用纪律、分数、名次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的目的.“导学”:即指导学生学习.整个授课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读教材,做导学提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这种“导学”过程又是分层、因人而异的,使各种层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优等生有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使中等生在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向优等生行列靠
5、拢;使“差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步改变学习状况.赶上其他同学.如在学习《直线的斜率》时,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1)什么叫直线的斜率、倾斜角?(2)在斜率公式中,为什么规定X1≠X2;(3)是否所有直线都有斜率?(4)如何求直线的斜率?(5)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有何关系.这样的设计,使各类学生都有事可做,各尽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有很大益处.“互助”:即把学生间的相互协作作为一项重要促学、帮学来看待,小组内成员一起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如上例中(4)、(5)题.此过程注重学生间的交
6、流,能相互了解、相互促进,逐步树立集体主义意识,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三、实施程序(一)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水平、能力表现等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级.A级属于基础知识牢固、智力水平较高、有较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B级属于上述情况一般的学生;而C级属于上述情况较差的学生.每小组以4—6人为宜,A、C两级学生比例为1:1或2:1,B级可随意搭配,分组时要征得学生及家长的同意.(二)课外自学.王焕勋曾说过: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
7、,学生是内因,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的事,最根本的要靠个体的主观努力.因此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让其明确学习目的的任务,理清思路这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自学提纲,解答过程中,疑难问题自然而然地就露出来了.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恒等变换》时,可做如下设计:α+β、α-β、2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三组九个公式,(1)应从哪个公式入手进行研究?(2)是否需要对每一个公式进行单独研究,一一推导?(3)它们之间有何关系?(4)推导过程用了哪些思想方法?这样操作,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
8、养,有利于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与新课的联系.(三)课内导学、合作讨论.1.课内自主学习.教师针对所学知识,辟如概念、公式或法则、几何术语、几何图形的识别或性质,按教材知识的逻辑性,编写导学提纲,按知识的层次或逻辑性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提纲精读教材,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同时将疑惑疑难问题记下来,留作讨论,此时教师要适时控制时间和节奏,以便培养思维的快速性、敏捷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