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4179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由于大学教育是实现个人从学生到工作者这一身份转变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的人才培养是一项关系社会发展、学校建设及学生成长的重要问题。如今,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中国地方高校的基本共识,即只有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懂得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才是既满足人才市场需要,又赢得激烈市场竞争的合格人才。 回顾中国高校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大学数量快速增长、招生人数屡创新高,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成绩的确值得称赞。然而,随着高校院系、专业、课程
2、的增加,如何强化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 目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及投资学等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实践性专业,已经看到了加强毕业生实践的紧迫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里将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展开讨论,为贸易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一、现有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多而不精 课程设置问题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现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板块,依次为公共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一板块课程立足于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
3、全面发展。第二板块课程着眼于应用经济学大学生的专业基本功,重在为大学生铺垫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与学习框架。第三板块课程放眼于国贸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目前,三个板块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培养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过程。然而,却存在应用型课程不足、联系实际不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可谓多而不精。 (二)教学模式旧而不新 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依然延续了传统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特征表现为三点:其一,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作业为辅。这使得学生的
4、学习主动性不高,被动接受课堂知识,而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不足。其二,教学模式以学校确定教学大纲为主,以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为辅。这就导致教学计划相对固定,教师的创新空间不足。其三,教学模式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辅。这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以一师、一室、一书为基本元素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再完全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并创新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之势。 (三)实践教学空而不实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然而与之相配套的实践型课程教学却并不充分。一方面,校内实训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5、例如,虽然学校和学院在校内建设了国际贸易实验室,购买了实验数据库与操作软件,但是开设在实验室的课程却仅限于外贸单证、贸易结算等少数课程,学生并不能体会到来自国际贸易企业的实战演练。另一方面,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校外实习主要由低年级的专业认识实习和高年级的毕业实习两部分组成。由于校外对口实习基地不多,接待学生的能力有限,导致认识实习成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走访,毕业实习成为学生毕业前的突击训练。真正能够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实习内容并不多,实习实训的效果不够深入。因此,实践教学存在空而不实的现实问题,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社会需求,加剧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 二、
6、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精益求精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延续三大板块的组合模式,这个结构不易大改。但是,基于这一结构下的调整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为此,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探讨。首先,对于第一板块的公共教育课程,应在不改变培养目标的同时,加强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整合。公共课程的开设重点应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和应变能力积累。其次,对于第二板块的学科基础课程,应尽量体现学校及学院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及科研优势。比如,高等院校可以根据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开设双语专业课程;可以结合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设置应用型课程。最后,对于第三板块的专业课程,
7、应扩大大学生的选择范围,提高课程的组合弹性。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考虑最新国际经济问题、新兴世界贸易现象等。 (二)教学模式推陈出新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为出发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形式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增加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认可度、参与度与满意度。第一,应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比如,国际商务谈判模拟类课程,可通过模拟工作场景、扮演工作角色的方法开展教学。第二,可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如国际贸易摩擦、国际税收等课程内容都适用于案例分析教学。第三,可以强化讲座式课程的开设。如.收集整理实处。总之,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