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毛蚶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毛蚶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论文.freel以内的软泥或含砂的泥质海底,栖息于稍有淡水流入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适宜比重在1.016~1.022g/cm3之间。毛蚶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泛,在水温2~30℃的条件下均能生存,生长适宜温度为18~28℃。1.3繁殖习性毛蚶大多为雌雄异体,个别为雌雄同体,繁殖方式为卵生型。一般情况下,2龄性成熟,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性成熟稍提早一段时间。在繁殖季节,雌性生殖腺为橘红色,雄性为乳白色。繁殖期大多在每年的7~9月,渤海、黄海北部6月毛蚶性腺明显发育,到6月中旬,大部分个体能分辨雌雄。当水温达到22~24℃开始产卵,水温26.
2、7℃左右进入繁殖盛期。毛蚶的生殖腺分批成熟、分批排放,第1次排放量最大,高峰间隔约15d,一般可排放3~4次。毛蚶的产卵量大,壳长4cm左右的雌蚶,一次可以产卵250~300万粒。2毛蚶人工育苗技术2.1育苗用水的处理利用沉淀池对海水进行一级沉淀,再用砂滤池过滤,最后将砂滤池的海水经过双层滤袋过滤入亲蚶培育池和育苗池。2.2微藻培养毛蚶育苗处于高温期,饵料应选择耐高温的微藻种类,如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扁藻、小球藻、塔胞藻等。一般800~1000m3的育苗水体,一级保种需要500mL和5000mL三角烧瓶各30个;二级培养使用50L的白色塑料桶
3、;三级培养为5~8m3的水泥池,占育苗水体的1/3左右。2.3亲蚶的选择亲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体的成活率和变态率。亲蚶的选择标准:贝壳无损伤,个体肥壮,闭壳肌闭合有力,足外端颜色鲜红、鸡冠状褶皱明显;亲蚶年龄3龄以上,个体均匀,壳长规格4~5cm;性腺色泽鲜艳,雌性呈橘红色,雄性为乳白色。性腺饱满,遮盖整个内脏团,并延伸到足的基部。一般亲蚶用量为0.20~0.25kg/m32。2.4亲蚶培育2.4.1培育方式及密度。采捕的亲蚶运至育苗厂后,应及时用海水清刷壳面浮泥和附着杂物,然后用20mg/L的高锰酸钾消毒5~10min,再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将消毒后的
4、亲蚶平铺在放在单层浮动网箱底面上暂养在室内水泥池,暂养密度为1~2kg/m3左右。海水比重1.020g/cm3,自然水温22~26℃,pH值7.8~8.5,暂养期间保持连续充气。2.4.2饵料投喂。亲蚶培育期间,应根据饵料种类、水温情况、亲蚶摄食情况、水中残饵量等确定适宜的饵料密度,一般每天投喂混合饵料6~8次,每次3~4×104cells/mL,日投饵量20~30×104cells/mL。微藻不足时,可投喂螺旋藻粉、蛋黄、干酵母等代用饵料,使用300目筛绢网袋搓取后投喂。2.4.3换水及病害防治。亲蚶换水采用倒池的方法,进行100%全量换水,一般每天倒池1~
5、2次3。倒池的同时及时挑出死亡亲蚶,避免交叉感染。每次倒池后及时施用EDTA-Na盐5~8g/m3、青霉素等抗菌素1~2g/m3。2.5人工催产与孵化2.5.1人工催产。采用阴干、流水和异性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工诱导。将洗干净的亲蚶放到水泥池底阴干2~4h,流水刺激2~3h,再用解剖的雄性精液进行诱导,一般在晚上8~10时产卵4。雄蚶精液呈白色云雾状排出,雌蚶卵子呈雾状或颗粒状喷出,如果雄性个体过多应及时捡出部分雄蚶,避免精液过多造成受精卵畸形。2.5.2孵化。当受精卵密度达到30~50个/mL后立即移出亲蚶,加入1~2g/m3的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并加大充
6、气量,使多余的精液形成泡沫捞出,然后调小充气量,微波充气。每隔0.5~1.0h搅拌1次。受精卵在22~25℃条件下,经25~27h发育成D型幼虫。2.6幼虫培育2.6.1幼虫选育。95%的幼虫孵化成D型幼虫时,孵化池停止充气,用350目筛绢网收集D型幼虫进行培育。培育密度前期10~20个/mL,后期5~10个/mL5。2.6.2水质调节。从选育后的第2天开始换水。前期日换水量1/3,每天早晚各换水1次;中期日换水量1/2,2次/d;后期每天换水3次,每次1/2;培育期间,每隔5~6d倒池1次。2.6.3饵料投喂。从D型幼虫开始投喂饵料。开口饵料以金藻为主,以后
7、增加角毛藻、小球藻、扁藻等种类6。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量0.5~5.0×104cells/mL,随幼体的生长不断增加投饵量。2.7附着基的投放可以选用聚乙烯网片经拉毛、消毒处理后作为毛蚶幼虫的附着基。幼虫经18~19d的培育,壳长达270~280μm,开始出现眼点,由浮游逐渐转入匍匐爬行,进入变态期。此时,将眼点幼虫倒池到新的培育池,密度控制在5~6个/mL。当30%~50%幼虫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聚乙烯网片,投放量为4kg/m3。2.8稚贝培育幼虫变态附着后,换水方式为对流水,每次对流3~4h,2次/d,保证日流量为2个全量。投饵量增加至6~10×104
8、cells/mL。当稚贝壳长达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