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

ID:25426550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0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_第1页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_第2页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_第3页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_第4页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前的报刊舆论传播  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事业得益于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相依相存的紧密联系,能够不间断地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的现实状态,形成相应的舆论力量,在意识形态的营造和运作功能方面显得非常突出。正因为如此,从20世纪最初几年开始,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各个阶级、政党、政治团体和各派政治力量,都无不和报纸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或者自己办报,或者以间接的方式控制报纸,力图把报纸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他们的政治利益服务。革命派的同盟会在东京,其分支机构在上海开会时,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办报。孙中山先生在

2、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时,也曾经充分肯定报纸的作用,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报纸的宣传工作占了九成功劳,武装起义的功劳只有一成。  谈到辛亥革命前的舆论准备工作,不能不提到革命先驱田桐与白逾恒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因为,正是以这本杂志为基础,革命党人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机关报《民报》才得以出现,才能够公开为发动革命摇旗呐喊。在此之前,从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靠少数几个人的演讲游说,翻印具有反满思想的小册子和译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进行革命宣传,还没有创办自己的正式机关报,除了在檀香山出版的《隆记报》为兴中

3、会会员所掌握外,海内外的大部分舆论阵地均为改良派所占领。田桐,号梓琴,又号玄玄居士,湖北蕲春县人,二十二岁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与宋教仁结成莫逆之交。后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黄兴、陈天华等革命志士。1904年夏秋间,他与白逾恒(湖北京山人)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是各省留日学生破除地方团体意见,联合创办起来的革命刊物,成为当时革命党人的主要舆论阵地。其宗旨是:以正确可行之论,输入国民之脑,使其有独立自强之性,而一去其旧染之污,为世界最文明之国民,有同一程度,因得以建设新国家,使我二十世纪之支那,进而为世界第一强国。孙中山在筹备建立同盟会的过程中,也

4、曾亲自到这个杂志社同主创人员长谈,争取他们的支持。  1905年8月,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以兴中会为首的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为了扩大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宣扬民主革命的思想,同盟会成立不久,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以《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基础,于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了其真正意义上的机关报《民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同时,他也为《民报》定下了一项基本任务,即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

5、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之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进。从此,革命派创建了自己的舆论阵地,为宣传革命真理、鼓动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说,从《民报》创办开始,革命党人就真正意识到了只有建立革命的舆论阵地,营造革命的舆论环境,才能真正促成革命事业的发展,为日后的起义做好思想、道义上的准备。  《民报》创刊后,田桐收集《江阴守城记》、《嘉定屠城纪略》等明末历史《大江报》与湖北新军  革命派的报纸舆论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清朝新军中。湖北新军在建立之初是反革命的,曾对湖北人民的革命

6、运动进行过残暴的镇压。然而在辛亥革命中,湖北新军却是武昌起义的主力,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在新军从反革命武装转变为革命武装的过程中,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及其任总编辑的《商务报》在宣传转化新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詹大悲,湖北蕲春人,他认为报纸是宣传革命的有力工具,是联络同志的手段。他主持的《大江报》,以新军中的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大江报》鼓吹革命,把对新军的秘密宣传和公开的革命鼓动结合起来,以新军士兵利益的维护者身份出现,对新军内部的不法和贪污舞弊等现象进行披露。军中的弊端,一经士兵到报社申诉,即予详细登载,痛加抨击。因

7、此军中官长畏报如虎,恨报刺骨,而士兵同志乃信仰益深,志向益坚。  《大江报》在新军各标营设立分销处,发展个人订户,又赠送免费报纸供各营士兵阅览,以加强士兵在思想组织上的团结;在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中发展特约记者、编辑和通讯员,报纸副总编辑何海鸣原来就是一位新军下级军官。《大江报》用大量篇幅反映新军士兵的疾苦,维护他们的利益。士兵们把《大江报》视为自己的喉舌,有什么事就去找报社、找编辑部反映和商量,报社经费发生困难时,士兵们节衣缩食捐款相助。在《大江报》的宣传影响下,许多士兵参加了当地的革命团体。到武昌起义前,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已经发展到了5000人,占新军总

8、数的三分之一,《大江报》的革命动员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詹大悲还担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