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而思学教研

和学而思学教研

ID:25417679

大小:47.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和学而思学教研_第1页
和学而思学教研_第2页
和学而思学教研_第3页
和学而思学教研_第4页
和学而思学教研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学而思学教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学而思告诉我们标准化教研多重要各位校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校长运营圈专栏作者伶濛,主要负责校长运营圈的教研设计板块。地球人都知道,教培行业优等生学而思(好未来集团品牌)有两条大腿,一条是标准化教研,另一条是家长帮。今天我想就学而思的标准化教研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学而思的教研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各个版本教材,一个是ics教学系统。学而思对教研建设的重视程度,全国教育机构无出其右,我想这是和它的出身是有关系的。当年学而思并不是从应试课程补习起家,而是做奥数起家。相对常规应试教育,市面能找到的奥数资源少,质量

2、也良莠不齐。这促使学而思自建奥数教学体系,并且将这个思路贯彻到后来的常规应试课程学习上。学而思的教研采用的是“大后台,小前台”的教研管理模式——在总部设立各个研究院,针对全国主流教材和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深度的钻研和建设,地方学校的教研部门在总部提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本地化,如本地公立学校考试题目的加入和某些未列入本地考试范围的内容的删除等。很多校长早就知道这个情况,但始终没有提起太大的兴趣,认为这项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太低,花那么多人力物力编一本书,不值得。你认为标准化教材只是一本书,而我却认为它是

3、教育产业化的基石,在机构运营的各个环节直接或间接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降低新教师培训成本原来我们的新教师培训培训周期很长,集中式培训最少三个月以上,而效果却比较差,新教师的退课率等一直居高不下。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系统化知识,机构提供的资源很零碎;二是教的理论太多,实践太少。这方面学而思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学而思的新老师进入培训期后,每人会领到一本不同于上课使用的教材——没有知识点等内容,只有题目,当然知识框架是相同的。培训师会按照教材给新教师系统性的梳理、引导学科知识体系,新教师在

4、狂刷题训练基本功的同时,也在不断在认同该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样的培训是兼顾效率和效果的——既不会把培训期拖太长,又不会填鸭式培训出复读机教师。提高机构教学质量下限我相信很多机构会面临这样的窘境:教研会上,大家要么一声不吭,要么讨论来讨论去达不成统一意见。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教师集体教研热情缺失,独立个体教研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多问题不会暴露。之前我们有一名教师,看上去很不错,数据也还好,但是她的学生就是不出成绩。后来我发现,由于她是师范毕业,对课堂设计、把控学生情绪、渲染课堂气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5、,但不足的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讲出的课单看每一个部分都是不错的,可合在一起就显得混乱,没有内在的逻辑性,所以学生虽然都是很认真的跟着老师的思维,但并没有真的掌握。学而思的教研会往往很充实,大家能迅速融入,并得到很多的收获。学而思是采用了教研员主导教研的形式,每周教研员会结合教材,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学科内老师串课,对本周即将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讨论。由于教师的学科体系是一致的,所以往往会很有共同语言,大家只要对一些知识细节做优化就好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在做多样性的课堂设计。应该承认的是,任何机构的牛师的

6、提升更多的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决定一个机构口碑的,往往不是那几个牛师,而是大部分普通教师。依靠这种集体教研的力量,可以有效的提升机构教学质量下限。降低教师离职率教师离职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无非是有其他渠道可以得到收入的提升。教师可以认为是自带生产工具的生产者,机构当然无法做到剥夺离职教师的生产工具,但是机构可以做到的是给教师的生产工具打上深深的机构烙印。当教师适应了机构的标准化授课体系以及提供的教材和教学工具(如ics)等,是否能重新适应新的教学体系就会成为教师考虑跳槽或单干的重要因素。有人提出

7、教师可以带走机构的教学体系加盟或者创立其他机构(这个不难,全国用学而思体系的机构不知道有多少),我认为,重要的不是现有的成果,而是持续的造血能力,现有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淘汰,然后呢?减少学员流失对于机构而言,教师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经统计过,即使教师是因为不可抗因素如婚迁等的正常离职,不存在带学生走等可能,也必然带来较高的学员流失。原因在于,界首教师的授方式、知识体系与原来教师必然有区别,这会导致学生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还没从和老师离别的“悲痛”中走出来的学生,自然会有退课的念头。标准化教材的使用

8、可以有效的降低教师更替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每个老师的授课体系都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换了老师,内容和体系还是一模一样的,学员没有转换成本,就更容易选择留下接着学。也就是,此时学员和机构产生的粘性会越来越大,而不是和某位老师产生粘性。一个现象可以佐证我的看法。之前在研究学而思的绩效工资时,我发现相对于我的机构,学而思的转班情况非常普遍——即由于上课时间不合适等原因,学生从A老师的班转到B老师的班。但是在我的机构,如果时间不合适,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