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6023
大小:6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0
《《知识改变命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如果说今天上了学,明天就能换来豪车别墅,如此才配得上“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那么这只是以性价比来计算知识。其潜台词就是:博士收入一定要高于硕士,大学毕业要高于中学毕业,而小学文化的将永远只在底层。这种思维逻辑,让很多人把知识当成了课本。以为上几年学、念几本书,就有知识了。他们对知识的态度是急功近利的,所以当这“知识”换不来想象中的“收益”时,就自然抱怨知识无用、上学无用。课本是知识,但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力定义太狭隘,于是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2、。在他看来,语言、逻辑、肢体、音乐、人际、内省等都是人的能力,也即都可以看做广义的知识。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并没有上过什么学的人,最终能成为政治家、作家、画家、企业家、运动家的原因。我们今天的教育固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少毛病。最为显著者,就是很大程度上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认为这就是“知识”了。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弊处更在于,学生自小就形成“知识货币化”和“知识现实化”的意识。而不懂得,真正的知识所改变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心胸、思维和能力——而这些,才是改变命运的力量追问“干吗上大学?”是对教育预期的颠覆,也是教育投资无法实现良性循环的折射。还有评论
3、说,我坚信,知识改变得了命运,也必须依仗知识改变个体及社会的命运。在纵横捭阖的历史演义里,知识越是不那么急功近利,时代越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其实,评判读书是否有用,收入不能是唯一的杠杆。不能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一方面,如果单纯从金钱或收入来考量读书是否有用,这是对读书、读大学的一种狭隘理解。读书、考大学,带给人们的不止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改变。另一方面,拿农民工对比也是偏颇。难道农民工就该低收入吗?事实上,一些农民工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有工作经验,其收入相对来说高一点十分正常,再说不少农民工工作量大、劳动
4、强度也大,为何就不能有高收入呢?此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收入低,应该看综合因素,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就值得关注。更需辩证看待的是,大学生虽然起薪不高,但其事业发展后劲、职业提升空间都是民工所无法比拟的。收入之外,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民工望尘莫及的,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根本差距所在。大学生刚毕业时经济较为窘迫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摆脱这一窘境的途径就是通过工作锻炼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提高身价。“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似乎社会分配又有了“脑体倒挂”的趋势。 问题出在哪里?社会分配机制或许有问题,但主要根源还在于我们对于知识
5、的误解和过高的期待。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争取不到较高的身价,通常不是知识的价值出了问题,而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如果一个人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脑子里,即便学富五车,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是百无一用,毫无价值。一个人掌握了许多无法运用的知识,不但不是财富,有时还成了祸害。赵括、马谡都出身于军事世家,谈起兵法也头头是道,打起仗来最终还是全部乱套,性命都丢进去了。事实上,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一个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是有能力的人。劳动力市场已经用价格做出了判断。 恢复高考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学毕业生虽然失去了包分配的就业制度,失去了那
6、种安全感,同时却有了更多追求自由的机会,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改变命运。其实到底是什么改变命运很多人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励志书与奋斗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话大行其道的原因。但古人有时候比较明白,在古人眼中一个人的成功要素是这么排列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要知道,做官是中国古人最大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的要素中,最后一个才轮到努力读书。一是您是否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二是在某些地区,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那么,您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育是较低阶层人们向上流动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教育就是改
7、变命运的最好通道。这一观点,可以从多方面得到证明。再看中国现代一个群体性事例。十年“文革”,大学停办,学生停招,一代风华正茂的年青人,不得不离开学校,上山的上山,下乡的下乡,回村的回村,进厂的进厂,既无法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也不能掌握现代劳动技能,他们不管生在城里,还是天生就是乡下人,几乎面临着差不多相同的人生命运,大部分人的大好年华、青春岁月就这样稀里糊涂“蹉跎”过去了。“文革”后恢复高考,一些人才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他们非常珍惜这次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在学校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进阅览室查资料,像“牛进了人家菜园子一样”拼命啃书本、吸取知识,百米冲刺一样和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