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3986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高职教育如何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教育如何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机遇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者从正确定位、练好内功、坚持创新、不断改革等方面论述了高职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问题。关键词:高职教育;实现跨越;数量;质量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格外引人注目。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办出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正确定位是实现跨越的基础这里的定位主要涉及到以下问题:一是高职教育的定位二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
2、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这一法律规定完全可以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然而办好高职教育,关键还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目标定位和规格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就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产品、工程,或对社会产生直接作用的人才。为此,在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时
3、就必须关注以下变化:一是技术结构的变化对培养规格产生的影响。技术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构成,而且影响相关职业岗位的内涵变化,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就当前来看,职业岗位变化的总趋势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创造职业岗位、发展职业岗位的能力。二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已经普遍感到传统的就业岗位已经大大减少,新的职业岗位、技术密集型的岗位在不断推出,社会职业岗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多样化趋势和技术密集型趋势,这必将直接影响到高
4、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和变化。三是“人世”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首先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加入WTO后,中国市场化的速度必然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及技术更新的步伐都将加快,这必然对生产一线的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都将相应地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二、练好内功是实现跨越的前提高职教育目前确实是取得了“量”上的突破,但人们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高职教育如何才能真正有为有位?笔者认为,惟有练好内功才能办出特色,才能构建坚实的基础,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1.必须下大气力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众所周知,高职教
5、育由于其培养目标的特点,对师资队伍的相应要求也就十分自然地提了出来,那就是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这项工作的实际进展却是较为缓慢的。这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非十分明晰,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机制尚未建立。另一个原因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而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这些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很少到现场,更谈不上具有参与应用性项目的能力和相应的本专业的技术职称。再者,我国职称评审制度也严重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2
6、.必须下全力尽快提高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在管理方面,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都可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探究,需要努力去实践和不断去总结。目前,各院校均采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原来的重点中专升格而成,整体管理水平比较差,主要表现在计划性、科学性和方法上的欠缺。再者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也亟待提高。在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各高职院校面对生源的特点、教学设施的特点及师资队伍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但这些都亟待完善,需要改进。三、坚持创新是实现跨越的关键
7、1.在教育指导思想和观念上创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因此,教育指导思想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合格+特长”,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应该在“帮助人人都成功”的原则下去构建教学、管理、课程等模式。另一方面,应建立全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也可以说这种观念的树立将引发全方位的改革,其意义是深远的。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其中确有很多方面需要创新、需要探索,这也是由于高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企业必须直接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质
8、量评价等等方面,都应该有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直接指导或参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