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99877
大小: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来源:2008年第3期《妇女研究论丛》学术期刊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许晓琴作者简介:许晓琴,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07年度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爱德华·赛义德后殖民‘对位批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A068)。摘要: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
2、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关键词:“属下/贱民”;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批评策略与批评立场1976年盖亚特里·查克拉巴蒂·斯皮瓦克(GayatriChakravortySpivak,1942—)发表了著名的英文翻译论著,即雅克·德里达的《论文字学》(OfGrammatology),在长达80多页的“译者前言
3、”中系统地阐释了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充分体现其对德里达思想的准确把握与研究,由此而蜚声北美理论界。此后,斯皮瓦克开始了她具有解构色彩的大量批评实践以及有着犀利批评文风的著述生涯。斯皮瓦克逐渐成为当代后殖民研究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与赛义德、霍米·巴巴(HomiK.Bhabha)一起被誉为“后殖民三剑客”。赛义德的理论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巴巴的理论有较强的“第三世界”文化批判和“少数族群”研究特色,通过模拟、戏仿对殖民话语进行解构和颠覆,斯皮瓦克的理论则带有鲜明的女权主义和解构主义色彩。她的关于属下不能发言、全球后殖民状况、女性贱民主体、后殖民批评主体身份、国际劳动分工和
4、剥削关系、帝国主义危机控制新方式等论述不仅在文学、文化批评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丰富了发展中的后殖民理论,这使她在后殖民批评领域的学术影响仅次于赛义德,成为继赛义德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后殖民批评家。斯皮瓦克在理论归属上较为复杂。她在《在他者的世界里:文化政治学论文集》(InOtherWorlds:EssaysinCulturalPolitics,1987)著作中,斯皮瓦克承认德里达的著作对她自己“有潜在的影响”,并不止一次地称德里达为自己的老师,然而她又一再声明说“我不是一个解构主义者”①。她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同样难以确定,一方面她对萨拉•达尼乌斯(SarahDanius)和斯蒂芬
5、•琼森(StephenJohnson)表白,“我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另一方面却又对罗伯特•扬(RobertYoung)宣称,“我是个旧式的马克思主义者”②7。同时,在她的著述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多种理论和方法被“嫁接”、整合的痕迹。在批评实践中,斯皮瓦克不断变换自己的批评方法和批评策略,理论方法灵活多变,她总是“拒绝在排斥其他学派的前提下信奉任何一种批评学派或文化/政治的主导叙述方法”③。她坚持认为批评家必须在“没有一个总体的分析立场”④的情况下从事批评。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相比,斯皮瓦克的理论明显存在“片断性”而缺乏体系性的缺陷,因而她的后殖民批评也
6、被认为是“最难捉摸、最为复杂”⑤和最具争议性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斯皮瓦克在后殖民批评中引进了性别视角,将女性(性别)话题作为后殖民批评独特的分析类型,以女性(性别)的视角进行富有洞见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因此“性别问题在斯皮瓦克整个经历以及她全部的兴趣范围内都是她著作的焦点”⑥。而这恰恰是赛义德的缺陷和盲点,正如吉尔伯特所指出的那样,无论是《东方学》还是《文化与帝国主义》“基本上仍停留在一个男性/男性主义概念的视野范围内”⑦。尽管斯皮瓦克的理论方法多样,批评立场灵活,但通过分析考察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不难看出其理论批评有着浓厚的解构主义的底蕴和明显的解构主义的批评色彩,因此斯皮
7、瓦克的批评往往又被称为解构批评。二、“属下”研究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个后殖民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斯皮瓦克的批评大多是围绕女性而展开的。由于她来自第三世界的身份背景,她总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与现实中的第三世界妇女,关注“贱民”/“属下”(subaltern)那些沉默的边缘群体。“贱民”/“属下”一词源于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葛兰西的原意是指农村劳动力和无产阶级,斯皮瓦克在《属下能说话吗?》(CantheSubalternSp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