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ID:25397953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_第1页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_第2页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_第3页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_第4页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英文摘要】AftertheOpiumyframented,hernationalmechanicalcottontextileindustrystartedinaabruptiveean"amphibious"industrycoveringhandicraftandnationalmechanicalproduction,astrikingexampleofdualmodeintheprocessofearlyindustrialization.Bothpetitionand

2、plementexistedinsidethismode,yetplementisthepredominatingaspect.Itisagraduallyprogressingandapproachingprocessoftransformationfromprotoindustrializationtomechanicalproduction.Later-modernisingstatesmustgraspthisregularrulesandundertakeindustrialconstructionbypersistingi

3、ntheduales/industrialization/proto-industrialization/dualmode【正文】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资本投资机器工业的限制,民族机器工业在若干行业尤其是棉纺织、面粉等业中获得了显著发展。早期工业化发展之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传统手工业的命运如何?学术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破产说"和"依附说",认为:"在自然经济基础上进行

4、生产的城乡手工业,既已无力抗拒外国商品的侵袭,只能步步退却,销路日见萎缩,也就无法逃脱破产的命运",棉纺织手工业是遭受破产命运的典型行业,而"丝茶手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代表了中国手工业的另一种命运,即在外国资本和买办商人资本的控制下,变成出口原料的加工手工业从而依附外国的命运。"[1]笔者认为,将中国传统工业在鸦片战争后的命运归结为"破产"和"依附"两种类型,很难全面概括近代手工业的复杂情形,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传统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原始工业化现象,并与工业化在一个长时期内共存,构成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本文试以近

5、代棉纺织业为例,对这种二元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内部关系等问题,阐释如下。一二元模式大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时期,经历了自然经济结构的瓦解、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突发式"产生、以区域外市场为依托的乡村棉织业的发展等三个步骤,至20世纪初形成为跨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的"两栖"行业。鸦片战争后,输入中国的外国机器棉制品逐年增多,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已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洋纱洋布的摧毁,据统计,1890年外国进口洋纱已达108.3万担,洋布达1656.1万匹[2](p1368)。按学术界已有的估算,1894年全国土布产量5.89亿匹,

6、需纱741万担,其中机制纱174万担,则机纱已占土布用纱总量的23.5%[3]。从局部地区来看,传统手纺纱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冲击,如闽广地区土布用纱总量中约67.8%已为洋纱所取代。但是,对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所受到的破坏不能估计过高,因为即使是在开埠通商最早的东南沿海地区也还存在着手纺纱的大量记载,如上海在"光绪二十年(1894)以前,沪上未有纱厂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4],同一时期的苏州也是这样,"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5]。其它内陆地区与边远省份的情形可想而知。甲午战争后,随着在华通商口岸外资纱厂和民族机器纱厂的相继设立,自

7、然经济结构的解体进程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民族机器纺纱业加入了对传统手工棉纺纱的排挤,如上海民族机器纱厂生产的棉纱"售价且较印度纱略好一成,所谓十支棉纱、十四支棉纱二种,于民间畅销,最为合宜"[6]。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趋势与"西力东渐"的影响,启动了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

8、设立工厂27家,如下表:表1: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主要企业简表[7](p892-893)、[8](p195-200) 企业名称   年代   设备       创办人身份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0 纱锭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