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8214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方法对45例四肢创伤性骨折病实施生物全息护理,即:全息心理护理;刺激全息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如耳穴、第二掌骨侧穴位;注重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等。结果45例骨折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这种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关键词】创伤性骨折生物全息护理中医按摩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全息联系,并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论述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而生物全息律
2、是指生物的任何一个小部分都具有整体一切部分的信息,即每一小部分都具有整体的缩影[1]。骨折发生后.freelin,每次3min,400下左右,按摩次数随患者情况而定,最好是在功能锻炼前按摩,可促进肢体血运、软化组织、松弛肌肉、增进功能锻炼的效果。按压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每次按摩时间不要过长,以防造成皮肤损伤。2.2.3患肢推拿骨折早期,推拿对缓解肿胀疼痛具有一定的作用[5],手法以按揉为主,轻柔沉稳,不能造成骨折移位和局部的再度损伤,也不能加重患者的疼痛,对恢复期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者,推拿具有良好的
3、治疗作用,手法以揉、推、按为主,并注意点按伤肢近、远端的穴位,能起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功能,使经络舒畅、气血流通、有消肿止痛作用。2.3饮食护理伤后初期:患者精神不振、疼痛剧烈或者有感染发热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过食腥荤油腻及生冷之物,待病情稳定,食欲增加、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后,可给予鸡汤、瘦肉汤等清淡滋补之品。损伤后期多进食滋补肝肾之品,如动物肝肾、嘱多喝骨头汤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的愈合,还应注意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5]。2.4功能锻炼预防骨折部的肌肉萎缩和强化肌力,防关节僵硬、挛缩,
4、尽早恢复功能活动,促进肌肉生理作用[5],骨折整复后1~2周内活动指趾关节,做腕、踝关节的背伸屈活动,鼓励及早锻炼坐起和做抬臂动作。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伤后或术后的粘连,预防肌力消退和肌萎缩,2周后骨折肿胀疼痛减轻和消退,骨断端初步稳定,可加大活动范围,并延长练习关节活动时间,上肢3~4周可加大活动量,下肢6~8周可下床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指导要耐心,制定锻炼计划,协助并督导患者完成。3讨论3.1用精神全气息论来指导心理护理的可行性生物全息论认为,人的身形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人的形与神,二者互相滋生,
5、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的关系[2],张景岳曰:“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说明了精神与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与神俱”也说明了形与神二者在疾病康复中的关系。全息论还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是通过人的感观作用于人的情志而影响人体。躯体的伤残可致精神的伤害,往往比形体的残疾更为严重,情志因素不仅是内伤疾病因素之一,同样会影响骨折的恢复,延误病情。一些专家认为[6]:要想达到理想的医疗质量水平,医护、患者及家属必须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士不能仅满足于执行医嘱,而是积极参与、主动的着手改善
6、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痛苦和促进康复。3.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促进骨折愈合重要措施穴位按摩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按压肾、肝、脾等穴能起到滋补、强筋壮体、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指出了耳与全身各部存在着生理学上的联系,故按压耳穴可达到很好的疗效。而合理的饮食能增强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对骨折的创伤修复能力,按照中医“以脏补脏”的食疗原则[7],骨折的因素有肝肾虚损,筋骨为肝肾所主,气血所养[7],食动物肝肾有坚筋
7、骨,补肝养肾之功效。中医学认为使用某些食物为改善骨基质的亲水性,加速软骨损伤的修复过程[4,8],因骨头中含大量的骨胶原蛋白和软骨素。喝骨头汤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防骨质疏松。3.3穴位按摩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和灵活性骨折发生后,常伴随其他的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失眠、便秘、褥疮等。本组有5例骨折患者,由于失眠、头痛、经按压耳穴的神门、枕、脑点、心穴、第二掌骨侧的头穴、心穴效果良好,使头痛、失眠症状消除。发热时加按肾上腺、耳尖穴有退热止痛的作用,便秘时加直肠下段、便秘点等,有通便疗效。按摩主要是通过神经将需要
8、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并经过神经中枢的中介而传到全身,激发出能够修复损伤或调节异常的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而得到修复或调整。故针刺或按摩机体某一穴位可提高体表许多部位的痛阈[1]。3.4全息按摩能减少因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中国古人“以痛为腧”的原则,在第二掌骨侧穴位上按摩,可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1]。临床上因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可引起患者大量出汗,使血容量下降,而老年患者大量出汗又易发生脱水的危险;血液相对浓缩,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