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79944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0
《高职商务日语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商务日语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高职商务日语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以及国内一些企业对日贸易的增加,中日经济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日资企业、对日贸易企业、涉论文联盟.L.cOm日服务性企业等从事国际贸易、翻译、文秘等基础工作的外向型、技术型、操作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就业现状究竟如何,前景如何,如何提高其就业率,这些都是我们要分析、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就业现状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湖北武汉某高职院校
2、2008、2009、2010届毕业生就就业率、就业地域、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就业率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该校资料及毕业生数据统计,统计了本校商务日语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其中2008年毕业数为150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2%;2009年毕业人数为200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0%;2010年毕业人数为300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6%。 通过近三年统计可知,本校商务日语专业近几年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投资环境日益优良,许多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企事业,如松下、东芝、索尼等。除此之外,还
3、有很多中小企事业也来华投资,加上国内企业对日贸易不断增加。因此,就业市场日语专业,尤其是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在2008年底至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率略有下降,这也提示我们,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2.就业地域分析 对该校商务日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进行了统计、分析,涉及人数288人,其中选择北京的有32人,占11.1%;选择上海的有56人,占19.4%;选择广东的有58人,占20.1%。除此之外,还有78人选择中部地区,45人选择西北地区,分别占到27.1与15.6。
4、 由此可见,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上海、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区或中部发达地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西北地区发展,这也可以说是未来就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3.就业方向分析 通过对2009、2010毕业生调查分析,商务日语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翻译兼秘书,主要工作是文件资料等翻译,日常性所有秘书事务,国内外客户接待及中日文邮件的处理,会议及日程安排,文件管理、整理和准备等。 二是产品销售,主要工作是为日资相关企业向国内客户推销产品和国内企业以日本为目标客户的推销产品工作。
5、 三是外语培训学校老师,主要在培训机构中从事商务日语培训工作。 四是日语导游,在各旅行社从事导游工作,主要接待日本游客,或陪同旅行团前往日本旅游。 而在这其中,日资企业占50%一60%,由此可见,日企是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向。 4.就业中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同时通过走访调查,对近几年商务日语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发现约有40%的学生在毕业两年后更换了工作,其中约有20%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多大关系。主要是因为信息化时代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部
6、分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要求,加上个人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因此出现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分析原因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但部分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课改力度却滞后,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改革性不够,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供求有所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盲从性,商务日语专业作为较为新兴的专业,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趋同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模式不具个体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特长,不能适应用人单位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划分过细,培养出来的
7、毕业生知识面相对不够开阔,在与本科毕业的同专业竞争不具优势性。 第二,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就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而言,部分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难以企业岗位要求。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这就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生存更为艰难,就生源质量而言,有所下降,有些学生缺乏个人学习与发展动力,加上日语课程是崭新的学科,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导致辞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最主要的是就校内资源看,教学师资力量、设施、设备跟不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这都使得日后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8、第三,从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自身而言,择业预期较高,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导致许多毕业生日后更换职业频繁。部分学生自我定位较高,一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工资、福利、岗位等要求过高;二是一味追求大城市、大型企事业单位或著名外企,不愿意到小城市、小企业或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