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78307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传统与道统——儒家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与道统——儒家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论文..毕业摘要在儒家文化中,传统与道统分别指向生命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它们共同体现着人类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换言之,人的生命也就是文化的生命,人是连接传统和道统的生命钮结,人的生命的延续也就是文化生命精神的历史延续。儒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在自身生命里就表现为文化生命与历史文化的高度统一。关键词儒家文化生命传统道统人既是文化的存在又是历史的存在。一旦人的生命进入历史文化空间,人的类本质——人的历史文化生命也就开始了。生命在历史活动中选择、承继并创造着文化,一种特定的文化在历史中延续、演
2、进形成文化传统..毕业,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或精神)的承传系统构成道统。对主体生命而言,传统与道统分别指向生命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它们共同体现着人类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在儒家那里,人的文化生命是连接传统和道统的生命钮结。“生命是一条流,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条连续的流。”1在生命这条连续的流中,早期儒家更为强调它的历史根源性,他们深信自己的文化生命是承接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化生命的存在又表现为一种历史文化生命的存在形态。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学而》),并以周礼文
3、化的继承者自居。《中庸》也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在孔子的文化生命里洋溢着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精神。孔子怡然自得地生活在传统文化中,他“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论语·卫灵公》),一切视听言动完全依据周礼而行动,对传统的诗书礼乐文化一往情深。在道统的承接上,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道统观念和传道谱系,但他对尧舜禹文王周公赞不绝口: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为尧则之。(《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同上)禹,吾无间然矣!(同上)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同上)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4、(《论语·子罕》)在这些溢美之词的背后,孔子隐隐约约地勾勒出了一个由尧—舜—禹—文王—周公—孔子的道统谱系图,孔子的生命恰好体现了这种历史文化生命的连续性。牟宗三先生也认为,尧舜禹三代一系相承的道统,到孔子时有了进一步创造性的突进。而其开辟突进的关键,是在于道的本质内容的自觉,通过此自觉开辟了一个精神的领域,这就是孔子所立的仁教。以孔子的仁教与尧舜禹三代的政规业绩合起来看,便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内圣外王之道的成立,正表示孔子对“道之本统”的开发与重建。2一方面,正是自觉地承接上了传统与道统,承接上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脉,孔子的文化生命才显
5、得光彩夺目;另一方面,孔子开创的“仁学”又重新打开了中华文化的新局面,启迪着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文化慧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很显然,孟子是把尧舜作为支持他性善论的历史人格原形,尧舜的道德生命和道德传统构成了其性善论的历史依据: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孟子·尽心下》)在这里,孟子把圣贤的道德传统作为人的道德生命的历史证明,赋予天赋即善的道德生命以深厚的历史意识。不惟如此,在文
6、化生命上,孟子要求“闲先王之道”,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孟子·滕文公下》)作为自我期许,这种以圣贤传统为主轴的历史意识也是他的文化生命的有力支撑。孟子大声疾呼:“《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孟子以捍卫和承继“先王之道”为己任,自觉不自觉地勾画出一个自尧舜禹汤文王孔子的文化发展脉络图: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大公望、散宜生,则见而
7、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孟子沿着一条历史文化基线以五百年为一个周期从尧数至孔子,异常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儒家历史文化的承传谱系,这也是儒家道统论的开端。孟子把自己放在道统的时代承接点上,他豪迈地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化生命与历史文化对接,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历史意识的自觉。荀子虽然主张“法后王”,但他对“先王之道”同样也是称颂不已: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荀子·乐论》)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动无不当也。(《荀子·君道》)先王之道,
8、仁之隆也。(《荀子·儒效》)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荀子·非相》)荀子不仅称颂“先王之道”,甚至还极力主张复古。他说: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