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

ID:2537776

大小:13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项目代码:H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传统礼仪与节庆项目名称:三转弯苗族立秋斗牛盛会责任单位: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三转弯村委会主管部门: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印制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17—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濒危民族语言文字(A),民间文学(B),传统音乐(C),传统舞蹈(D),传统戏剧(E),传统曲艺(F),传统体育与游艺(G),传统礼仪与节庆(H),传统美术(I),传统手工技艺(J),传统知识与实践(K),传统医药(L),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M)。(二)凡在各项栏

2、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三)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取消其申报资格。二、填表说明(一)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中,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二)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中,要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中,要填写已正式命名的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三)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7—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

3、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四)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的附件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五)第六项“责任单位”栏目中,应填写具体承担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责任单位。每个申报项目只能填写一个责任单位。“法人”栏目中,应填写责任单位法人代表的姓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栏目中,须填写责任单位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17—一、项目简介三转弯苗族立秋斗牛盛会是在立秋节之日以斗牛为主的聚

4、会活动,还进行苗族歌舞表演、登山、赛跑、射弩、苗族服装服饰展、物资交流等多项文娱体育贸易活动。届时邀请禄劝、富民、寻甸、马龙、宜良、西山、官渡、呈贡、盘龙、五华等邻近县区的苗族聚会,并欢迎各民族群众观摩,有省、市、县(区)、乡(街道)各级有关领导,当天参加盛会的人数达6至7万余人。三转弯苗族立秋斗牛盛会斗牛场位于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三转弯村委会杨柳塘村民小组界内。三转弯苗族斗牛盛会始于1935年,由杨柳塘张志良和马脖节张宪等人发起(1935至1966)是苗族迁移定居后,为怀念故土、倾诉别情,相约于每年立秋之日在山间某地作认亲访友的聚会,当天苗族同胞载歌载舞,斗牛,射弩,

5、登山,赛跑,尽情享受节日的喜庆。后逐步发展为集多边商贸交易的大型苗族节日聚会。三转弯苗族立秋斗牛盛的举行,创造了苗族之间的交流平台,一方面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另一方面苗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体育,苗族斗牛盛的举行拉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7—二、项目说明分布区域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三转弯村委会杨柳塘村民小组界内。历史渊源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武定环州彝族落伍李士司之子娶贵州威宁彝族安土目子女为妻,以苗民为陪嫁,贵州苗族40余户120人第一批进入武定。咸丰元年(1851)有先后从威宁(苗语“卯道资各、卯道敢罗、卯道资欧”)等地

6、迁120余户600余人到武定、禄劝、东川等地定居。以后这批苗民中的一部分,又分散辗转迁入滇中地区包括嵩明县在内的各州县。滇中地区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宜于狩猎,又鉴于伤寒病流行等原因,苗民先后多批迁入嵩明、寻甸、马龙、宜良等县定居。清同治元年(1862)有6批苗民从贵州威宁经武定、禄劝、富民、宣威、会泽、马龙、宜良、东川迁入嵩明梁王山区,共14户85人。至民国元年(1912)嵩明苗族有129户537人。民国期间(1912-1949)先后有8批,共16户71人,从贵州威宁经武定环州、柿花箐、野鸭塘、大雪山、海头、宜良、中立山、杨草山等地辗转迁入嵩明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7、,又有从贵州威宁,云南武定、寻甸、宜良、禄劝、马龙和西山区等地的苗民176户816—17—人先后迁入嵩明县境。1985年,嵩明境内苗族共有592户,1392人。大部分定居于白邑、阿子营山区、半山区,苗族的村寨有凸董箐、三转弯、杨柳塘、华明村、马脖节、发克头、桃花庵、马鞍山、漆树塘、西台子、磨石箐等,另外,在牧羊、大湾、小核桃箐等村也有苗族住户。其中凸董箐、三转弯、杨柳塘、华明村、马脖节、小核桃箐辖属三转弯村委会。为怀念故土、倾诉别情,相约于每年立秋之日在山间某地作认亲访友的聚会。1935年由杨柳塘张志良和马脖节张宪等人发起(1935至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