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

ID:25374805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_第1页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_第2页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_第3页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_第4页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中国经济现今挑战与未来前景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最引人注目、最具新意的表述,无疑是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与此同时,今年《报告》中一个关键词是创新。李克强总理在回顾总结过往、部署今年工作时,一再强调创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里面的创新显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科学技术层面的狭义创新,也包含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 

2、 在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的理念和思路也理当有新的常态和新的模式加以适应。那么,宏观调控方式如何实现创新,又如何以创新应对经济下行?笔者认为,在正确认识、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上,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宏观调控必须实现以下九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创新评价体系,实现由僵化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向构建全面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转变。固守多年的以GDP规模与速度为核心的经济评价体系亟待变革,《报告》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应成为新时期科学评判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挥棒。笔者认为,升级版的

3、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维度:反映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活力指标,反映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活力升级程度的创新驱动指标,反映内需潜力提升及供给侧能力改善的结构优化指标,反映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互联网+广度与深度的两化融合指标,反映就业潜力释放、居民收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改善指标,反映资源与环境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这样的评价体系,既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理论纠偏,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还是和国际接轨的重要制度安排,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是创新调控重点,实现由

4、经济增速管控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十三五时期应强调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的主旋律,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力求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和惠民生等多重目标的统一。也就是说,要从过去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扩大经济规模、管控经济增速向靠技术投入、生态文明建设、靠集约式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转变;从过去铺摊子、上项目转向靠市场规律调结构、转方式,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未来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运行更加平稳健康,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各项体制更加完善高效、生态环境更

5、加良好宜居、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逸,最终实现高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实现暖人心、惠民生的经济增长,实现绿色化、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非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低效的经济增长。这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和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  三是创新管理思路,实现由需求管理为主向需求与供给管理兼顾、侧重供给侧的转变。之前我们对需求端调控、需求管理比较擅长,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思路和模式出现重大转变:即由需求管理为主转向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兼顾、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开始由短期框架下

6、的被动救市、维稳,转向中长期视角下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这种宏观管理模式要求,一方面,采用更加科学的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通过放开人口生育控制、放松户籍制度、减少资本与金融管制、优化土地与资源产权结构、推动要素市场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措施,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税负、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解除供给抑制,真正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八是创新政策工具,实现由短期刺激向利用市场信号进行调控转变。尽管本届政府反

7、复强调,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但是,短期内需求端的过度收缩,仍然需要用逆周期手段和工具加以应对。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在潜在经济增长率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未来可适当淡化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关注,更加重视利用就业、物价、利率、汇率、产业景气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是否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防止在宏观调控上发生方向性错误。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坚持中线思维,区间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