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7453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隋书》卷65有慕容三藏的传记(以下省称《隋传》或本传),他是燕人,这是传统[1]参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0-172页。[2]墓志铭最早收藏在《河南千唐志斋》;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上册第564-565页;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第2辑第249-251页。[3]对墓碑一类内容的记载,唐朝是有规定的。按唐丧葬令:"诸碑碣,其文须实录,不得滥有褒饰。"(见[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丧葬令第三十二《官品碑碣》,栗劲等编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令文并没
2、有更具体的规定,不知是遗失了,还是原本就没有,不过从出土的大量墓志铭文撰写的情况看,墓文的撰写明显有规则,至少存在着习惯法则。[4]鲜卑人的汉化进程经过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是非常明显的,这已为人所熟知,但那主要是拓拔系统。而慕容氏建立的燕国,早在拓拔部发展之前就已南下,其汉化也十分明显。参见雷家骥《慕容燕的汉化统治与适应》,载《东吴历史学报》(台湾)第1期,1995年4月。[5]关于尔朱氏控制北魏政权的情况,参见毛汉光《北魏东魏北齐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原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7本第2分册,又收同作者《整个中古政治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6]见《资治通鉴》卷1
3、62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四月条;《北齐书》卷13《清河王岳传》。[7]参见《唐令拾遗》卷丧葬令第三十二,第757-760页。[8]见《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册第1264页。[9]按北齐设置东南道行台就在徐州,二者的地位相等。见《隋书》卷31《地理志下》。[10]见《通典》卷180《州郡十·彭城郡》。[11]唐朝的徐州是上州,见《元和郡县图志》卷9《河南道五·徐州》。[12]参见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上册第585-586页;毛汉光《北魏东魏北齐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13]参见拙稿《隋初王朝统辖之下的河北》,待刊。[14
4、]参见《周书》卷21《尉迟迥传》。[15]同注13。[16]见《隋书》卷30《地理志中》汲郡条。[17]参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第104、297-300页。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卷6"技也"条将叱李误作技也,岑仲勉有辨证,见该书第2册第816-817页,中华书局1994年版,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订。[18]段氏亦鲜卑人,参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第242-244页。[19]妃嫔之再嫁在当时是普遍的现象,参见《北齐书》卷10《永安简平王浚传·任城王湝传》、卷12《琅邪王俨传》。[20]见《隋书》卷28《百官志下》。按隋朝的淮南郡太守一职,《隋志》比定中州刺史为从三品,但淮南
5、郡级别无载,《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寿州条(大致相当于隋淮南郡)记该州为唐朝四等制中的中,以此推定隋淮南郡为中。[21]见《隋书》卷27《百官志中》。[22]见《周书》卷24《卢辩传》;参见王仲荦《北周六典》卷州牧刺史第二十六、命品第三十。[23]参见唐长孺〈拓拔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载同作者〈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拓拔族的汉化过程〉,载同作者〈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年版;雷家骥《慕容燕的汉化统治与适应》,载《东吴历史学报》(台北)第1期,1995年4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