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ID:21078649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9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_第1页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_第2页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_第3页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_第4页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_第5页
资源描述:

《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隋书》卷65有慕容三藏的传记(以下省称《隋传》或本传),他是燕人,这是传统文献记载中属于鲜卑人的明显特征。慕容原本是指具体的人,据《三国志》卷30《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鱼豢《魏书》记载:鲜卑大人檀石槐不受汉桓帝诏令,自“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后转化为部落之名称[1]。慕容三藏的姓氏当据此而来。值得注意的是,三藏的墓志铭也存留至今,且保存完好,铭题为《隋故金紫光禄大夫淮南郡太守河内公慕容府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省称《墓

2、志铭》或墓志)[2]。墓志铭文较《隋书》三藏本传多出不少。按《隋传》本传正文记561字(不包括传主题目和标点符号),而墓志铭则多至1100字(亦不含标点符号和墓志铭题头),其中有42字漫漶不清。唐人李延寿纂修的《北史》卷53也有三藏的传记(省称《北史传》),但只有233字,不及《隋传》之半。《北史》是对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和隋朝的整体记述,不能象《隋书》那样只记载一个王朝,所以具体的事件、人物详细的程度不如《隋书》,这也是自然的。由于李延寿也参加了《隋书》纪传的撰写,《北史》的史料价值也相当珍贵。现就三者(尤其是前二者)比

3、勘校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论证。一《隋传》只说三藏是燕人,而《墓志铭》则称:“其先昌黎棘城人也。前燕文明皇帝之第四子太原王恪之七代孙也。”按前燕系鲜卑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在攻破高句丽、夫余和鲜卑宇文部之后,又进攻后赵,占领幽州、河北等地,于357年迁都邺城(今河北磁县南)。慕容暐继立,其叔父慕容恪辅政,前燕政治稳定。据《晋书》卷111《载记·慕容恪传》记云:“皝将终,谓俊曰:‘今中原未一,方建大事,恪智勇俱济,汝其委之。’及俊嗣位,弥加亲任。累战有大功,封太原王,拜侍中、假节、大都督、录尚书。俊寝疾,引恪与慕容评属以后事。及暐之世,总摄

4、朝权。”《慕容恪传》里说他是皝的第四子,这与墓志一样。可见,墓志里涉及的慕容恪事迹,于文献有征。墓志显非虚言。这些情况在《隋传》均无记载,且将昌黎棘城简略为“燕人”,隐藏了大量的信息。据文献记载和今人研究,慕容部最早活动于右北平(今河北平泉)至上谷(今河北怀来)之间,后向东北迁徙至辽西,以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为中心,此后随之力量的强盛,又南下河北与中原。墓志所说的三藏之先人(即慕容恪等)籍贯为棘城,即是他们迁居该地的证明。从《隋传》和墓志对三藏先人记载的情况可以看出,前者关于他的先人不再被提及而仅有“燕人”一说,原因可能限于全书的体

5、例,特别是三藏官职与地位的考量,不能过多地涉及;而后者属于私家碑铭,其记载的内容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3]。所以墓志的撰者将三藏先祖的事情也胪列其中,铭记先祖的鲜卑贵族特征,再联系三藏所娶的夫人叱李氏和虞氏,可以看出他至少还保留鲜卑或北方民族的某些特质。不过,《隋传》的简化除有体例的考虑之外,似乎对三藏的民族成分并不注意,是否说明这个家族已经脱离了鲜卑的习性,而多已混同汉人,墓志如此记载,也至多反映其后人的情感罢了[4]。《隋传》对三藏的先人只具体讲到了他的父亲,即慕容宗,仕任齐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据墓志可知,三藏的曾祖慕容郁,被

6、封为北魏昌黎郡公、岐州刺史;祖慕容远,并州大中正,袭爵昌黎公,恒州刺史。慕容郁和慕容远,旧史无专传,但《北史》卷53有《慕容绍宗传》,且较详细。除郁、远之外,还提及郁之父慕容腾,云“归魏,遂居代”,说明他脱离了慕容集团而转归北魏,东迁至代地,慕容郁和慕容远因此而在北魏做官。《北史·慕容绍宗传》所记郁、远的官职不如墓志多,但没有差别。这也证实墓志记载不虚。三藏的父亲慕容绍宗,《北史》卷53有传。绍宗承袭祖、父而任职于北魏,封索卢侯,任北魏后期权臣尔朱兆的长史[5],兆失败后转投北齐高氏。先后掌管府库、图籍诸事,任青州刺史、御史中丞、徐州

7、刺史、尚书左仆射、东南道行台(为击讨侯景而设)、南道行台(为抗击西魏王思政设)等职,东魏武定六年(548),东魏派太尉高岳、慕容绍宗等与西魏王思政交战于长社,围西魏军于该城,绍宗与部下视察时所乘船被风刮向敌城,自度不免,溺水而亡,赠太尉[6]。绍宗之长子士肃,以谋反被杀,三藏是士肃之弟。但是他是第几个弟弟,以及绍宗有几个儿子,这些在旧史和墓志中都没有说明。二以下是关于三藏本人的情况。《隋传》记载,三藏任职之初是北齐的太尉府参军事,寻迁备身都督;武平初,袭爵燕郡公。根据墓志,三藏在释褐太尉府参军事之前,就被北齐擢为孝昭帝挽郎,时年十七岁

8、,因他于大业九年(613)卒,68岁,所以17岁那年即北齐武成帝河清元年(562)。按挽郎是指送葬队伍成员的一个部分。《通典》卷86《礼四十六·凶礼八》大唐元陵之制:“挽郎二百人,皆服白布深衣,白布介帻,助之挽两边,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