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

ID:25363943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_第1页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_第2页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_第3页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_第4页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交流的场所 交往的空间 摘要:通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新教学楼设计的介绍,探讨建筑、环境、场所的关系,研究塑造特定场所与空间的意义,提出建立交往空间是创新教学建筑设计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新教学楼;建筑;环境;交流场所;交往空间    建筑都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并有其独特的场所意义和空间属性。建筑总是离不开环境,它必须植根于特定的场所环境中,空间才有特定的意味。不同场所环境的各要素对于建筑的空间形态、行为模式等起着不同的关联和制约作用。充分分析建筑所处场所、环境等多个要素特性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把人们

2、对建筑功能的需要物化成一种主体精神或地域精神,融入到场所的内涵和形态之中,使场所不仅具有一般意义的抽象空间,还具有表现生活中特定的空间逻辑结构生成,从而创造出反映场所精神的建筑空间与形式,提升建筑的空间品质。    1建筑、环境、场所    场所是建筑所处的客观自然环境与主观人文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力场”,其本质就是环境中各主客观要素的特性。建筑的场所性要求建筑是生长于其所处的环境中的,能够回应其所处环境中的多个要素(诸如地形地貌、地理气候、文化背景等)的特性。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新教学楼是为适

3、应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建设的一栋教学综合楼,其功能设置有大中教室、400人多功能厅等。该教学楼建筑面积约12000m2,位置在校区最北端,城市3号路和河滨路交叉处,学院主大门北侧,从客观自然环境和主观的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分析基地的场所环境所表现的特征:(图1)  建筑基地位于三峡职业学院最北端角部,地段呈三角形,东西两面均为城市道路,且向西与学院主校门相邻,南侧为学院规划教学楼群。这些制约条件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关联性的影响;  作为学院与城市的界面,教学建筑应考虑布局、功能安排如何适应基地的周围环境需要并积极应对

4、,使其合理化。  基于以上分析,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策略:  适应自然地形,活跃建筑界面。由于基地呈三角形,又位于城市交叉路,建筑对城市形象具有较大影响,且考虑朝向因素,新教学楼呈院落式布局,主体部分平行呈南北向布置;根据城市规划和转角视线分析,在北侧建筑前留出大片绿化地,种植高大乔木,既美化教学环境与城市街景,又有效隔离交通噪声,同时在临学院大门一侧,建筑呈曲线展开且设计成退台,避免对大门造成压抑感,并活跃了学院大门区域建筑与城市的界面,空间层次感强。  重视学生行为心理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以学

5、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交往与交流,设置不同层级的开敞空间,如在规划教学楼群与教学楼之间、以及利用内庭院设置共享交流广场,动静相得益彰。      2 建筑空间意义的生成    建筑最终目的是多种对象活动需求的物质性空间的实现,而建筑物的空间意义则是因环境场所各要素制约而以特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空间的存在意味,创造一种生活情境模式。  2.1 功能空间布局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新教学楼建筑功能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室包括50人、100人、120人、160人、200人等多种规模的大教室,适合多种形式教学,400人多功

6、能厅:教师办公室等。根据功能要求,建筑呈三合院布局,主要教室均呈南北向布置,两排教室之间设400人报告厅、教师办公室、卫生间,临学院大门方向退台设置120人教室,沿道路曲线形布局,增加了校园入口建筑趣味,建筑内部庭院可供学生开展多层次交流,拓展为开放的交往空间,形成教学、走廊、庭院三个层级的过渡性交往空间,全方位交流。(图2)  2.2 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安排  空间物质特征适合于人们的行为,人们便产生场所感。在该设计中,内院、退台屋面、花园和各种交往空间组织到设计理念中,形成了教学楼各部分互为独立又相互联

7、系的特点,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模式。  建筑临学院大门方向退台式布局,加上400人报告厅的屋面,形成多重屋顶花园和观景活动平台,立体式设计学生活动空间。建筑内庭院通过连廊与外部环境既相互联系又有机隔离,在视觉上连为一体,具有通透性。庭院的设置解决了自然采光和教室间距问题,同时,人们步行和停留在走廊时,形成人景互动。  建筑的外走廊临城市干道一侧采用竖向隔栅,既解决了对交通噪声的隔离,又能通风,强烈的光影效果与西晒的解决得到兼顾,半开放式和无遮挡的外廊互为补充。(图2)    3 场所精神的塑造    场所是

8、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特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身的特征,因此不仅具有建筑实体的形式,而且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建筑的场所精神要求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能反映出场所环境的特性,并创造出容纳人们活动的具有强烈人文气氛的空间,场所具有领域感。    3.1 开放交往性  建筑采用单面走廊布置成南北两主楼,与东西侧围合成内向半封闭庭院,形成教室环绕的大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