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

ID:25360977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_第1页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_第2页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_第3页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_第4页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翻译理论的东张与西望—为中国传统译论之辩护论文论文关键词:西学传统译论辫护论文摘要:西方翻译理论话语几乎主宰了中国译学研究,中国传统译论处于边缘地带。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的对比分析,本文指出西方翻译理论的局限与不足,并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辫护,提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译论的方法。一、我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纵观我国当代翻译学科研究,其呈现的特点可归纳如下:1.西方翻译理论话语几乎主宰了中国翻译学,中国传统译论处于边缘地带。2.翻译学研究深受结构主义浪潮影响,各流派力图寻找出翻译学的本质.freel,意思是“归纳在一起”或“使有序”(朱刚,266)威尔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翻译是一

2、门科学的主张”(廖七一,2000:110)。他指出,翻译理论虽然“不具备控制论系统那种稳定性和绝对性”,但应在有限度上做到“现代科学理论按自然科学模式所要求的客观性,并在程序方法上不受价值观念的影响(廖七一,2000;110)。简而言之,把结构主义理论应用到翻译学研究,就是力图总结出翻译学科的本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以便建立一个稳定的、有序的系统来指导和评价翻译实践。2.由于科学主义占主流,而近代西方翻译理论倾向于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而翻译学则是对翻译学科内部的本质规律的挖掘与重现,因此从西方理论这种由来已久的批评标准出发,中国的传统译论具有浓重的泛美主义色彩,夹着“唯心主义”杂

3、质,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翻译理论永远比不上西方的伟大。因此,西方翻译理论话语几乎主宰了中国翻译学。“比如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多元翻译系统、操纵、改写、意识形态、文化转向等在中国翻译理论界中已形成一套有效的翻译理论范畴。毫无疑问,这些范畴极大地拓展了译学的研究空间。然而,以中国语言哲学命名的一套语义系统,如文,道,气,名,实,言意论,形神论,意境,风骨等古代汉语词汇构成的范畴却“缺席”当代翻译理论。”(刘军平,2003;254)二、“西望”.视角下的翻译学走向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翻译学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去思考。在“西望”的视角下,有积极吸收者,有积极参照者,也有照搬者,当然值得欣慰的

4、是,也有不少学者能对西方理论浪潮进行理性的批判反思。不能否认,西方翻译学成果的大量引进和吸收促进了我国翻译研究之广度和深度得以突破性发展,但是“不能不看到在种种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如同‘盲人摸象’,每一种理论流派所认识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片面性,揭示的只是翻译活动的一个方面,难以深刻地反映翻译活动的全貌”(张柏然,许均,2006:5)。许渊冲先生就鲜明指出“中国学派提出文学翻译是艺术,文学翻译理论和音乐原理一样也是艺术,并且和模糊数学结合,提出文学翻译的公式是:1+12。西方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科学,研究翻译的理论更是科学,他们提出的对等论可以公

5、式化为1+1=20”香港也有学者鲜明地指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人主’中国的翻译研究,把这种单一而万能的标准制定得更加‘科学化’,也更加‘机械化’,于是在这条‘死胡同’里越走越远了。”(张南峰,2004:16)三、为中国传统译论辩护中国传统译论以“翻译艺术论”为主线见长。中国传统译论始于“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的一股支流,慢慢由合而分,逐渐游离独立,正在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翻译学”(罗新璋,1984:18)。简而言之,中国传统译论可用一条线来归纳其发展的脉络,即“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罗新璋,.freely),它“是指这样一种理论事实或状况,在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

6、下,可以合乎逻辑地建立两个矛盾命题相互推出的矛盾等价式”,其既给予二律背反的双方以各自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又赋予双方互为依存的关系和各自相对的身份。(张思洁,2006:33)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翻译活动之“客观性”与“主观性”。换言之,对翻译理论的评价不可仅以“客观性”与“主观性”而一言蔽之。首先,翻译即阐释。狄尔泰认为“阐释学属于人文科学,不能简单套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因为阐释的对象是人的经验,而经验是‘思维现实’而非‘物理现实’。狄尔泰把阐释对象称为‘客观思维’(objectivemind),意思是被阐释体展现的是一定时空下为公众所共有的价值情感体系,因此阐释者可以使用‘移

7、情’的方法进入阐释对象的生活体验里。”(朱刚,2006:225)同理,作为“人学”的翻译,不能简单套用自然科学实证方法,因为翻译的对象是人的经验,是与“物理现实”截然不同的“思维现实”。自从法国学者巴尔特提出过“写作的零度”理念,也有人据此提出“翻译的零度”理念,认为理想的翻译是透明的、零主体的并仅充当介质的,译文和原文之间是零度距离的。显然,这恰好是夸大了翻译的客观性,而忽略了译者在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客观性这一设想几乎可以说是批评家们玩的一个游戏,一种必需的仪式,它帮助我们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