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

ID:2534180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_第1页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_第2页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_第3页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_第4页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出“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论文.freel1、M2的变化为原则,有人暗指现金变化,有人则只是含混地指某个市场上的可用资金。追根溯源,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讲的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具有严格的经济学定义。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解释说,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如果为了理解中国宏观经济金融问题,我们倒可以把宏观意义上的流动性演绎为货币与资金的统称,即有获利要求的、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所有可用货币与资金。这样直观地看,流动性过剩就意味着这部分货币和资金过多,在金融资产缺乏或其他运用途径不足的情况下,就

2、可能出现资产价格膨胀与金融泡沫,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常与金融危机连在一起由国际经验来看,宏观意义上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金融危机,并伴随过度积存的货币资金与大量金融资产被严重高估。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日元大幅升值后,从日元到房地产再到股市等,几乎所有资产都被严重高估,因此日本的经济危机和全面资产价值缩水在所难免。而微观意义上的流动性风险,如果过度集中和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例如在亚洲金融风暴当中,韩国、日本的许多金融机构掩盖了大量不良资产,直到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支付危机时监管当局才发现问题,但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回到中国的情况,对于微观流动

3、性风险,国外经验教训很多可以直接借鉴,但对宏观流动性风险,则虽然有类似的风险显现,但却有不同的发生背景和政策干预路径。从微观概念来看,流动性高意味着资产变现或融资能力强,也就是资本市场发达和活跃,这与中国现实并不相符。在资本市场落后和融资手段缺乏的背景下,经济主体保障稳定现金流的能力并不强,而部分主体又持续处于流动性困难中。也就是说,除了大银行和部分国企,很多企业主体并没有明显的流动性管理优势。本质上看,这是由于金融资源的供求失衡所造成的,普遍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客观上增加了资本价格的重估和上升压力。微观来看,过剩的短期资金,推动股价和房价上涨,正是表明没有更多的资产来满足获利资

4、金,只有促进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产品供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流动性风险被放大的三种可能从宏观概念看,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背后,隐含了金融体系中可用货币和资金的过度聚集,其背后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储蓄率过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怪圈、外部金融冲击这三个问题。首先,在宏观流动性问题上,过高的储蓄率是直接或间接导致相关风险的主线。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高储蓄率在支持了高投资的同时,剩余储蓄则通过经常项目顺差的方式,把商品和劳务输出去,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高顺差导致较高外汇占款,进而货币供应量增大,宏观流动性出现过剩。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外汇占款达82874.24亿,相当于最大口径银行体

5、系存差的80%左右。由此看来,解决高储蓄问题,很可能是缓解宏观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具体而言,无非一是降低高储蓄,二是增加消费。在储蓄的3个组成部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中,居民储蓄率增幅已有所下降,但企业和政府储蓄却高居不下,尤其是政府收入的“超经济增长”令人担忧。据统计,2004年,中国企业的储蓄率高达GDP的20%,较美国、法国等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与日本差不多。2005年,我国政府储蓄占GDP的6%左右;而同期法国只有0.3%,印度为1.5%,美国与日本均为负数,美国为-0.9%、日本为-2.2%。某种意义上说,采取有效措施,适当降低企业和政府储蓄,能够从源头上解决一

6、些宏观流动性过剩。当然,最终消费的低迷也成为困扰我们的另一环节,一种有益思路是政府财政应该在维持适度购买性支出的同时,需要大量增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其次,从银行体系来说,传统的信贷扩张怪圈,则使得宏观流动性过剩风险被进一步放大。这种流动性过剩,更多的是来自金融体系的内部矛盾,是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与实体经济资金结构性匮乏并存的悖论。由于整个金融体制的限制,中国银行业整体产品单一、同质性强,中间业务很不发达。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获取收益,而上市银行扩张能直接迅速地带来规模效益,因此增加贷款、大力进行网点建设就成了上市银行的当然选择。在依赖于净利息收入的盈利模式下,过高

7、的资本储备既会带来经营压力,也带来资本浪费,要摆脱这两者,银行只能重新陷入贷款增长的怪圈。最终表现,就是宏观流动性过剩,转化为信贷和投资的高增长,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增长的负面因素。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一是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业务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从而割断宏观流动性过剩与信贷扩张之间的关联。二是促进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和制度改革,通过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分工与合作,使资金流入众多急需流动性支持的经济部门。最后,就是开放条件下的外部金融冲击问题。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时代,无论在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