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40510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西游记》养生思想内儒外佛术道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游记》养生思想内儒外佛术道的特点【内容提要】《西游记》借唐僧取经故事为喻体,阐发了作者认为正确的以内丹术为正宗的养生思想,其哲学基础是宋明理学,其佛、法、僧的外象是作者借以宣扬其养生之道的一个负载系统,作品所演绎的修持方法为宋元明三代盛极一时的道教内丹养生术。【关键词】内丹养生术内儒外佛术道 《西游记》的主题和宗旨到底是什么,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回目着眼来看,一百回书中,除去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其思想内容的故事回目外,尚有“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一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二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2、第七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十四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三十回)、“外道迷真性,原神助本心”(第三十三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第三十六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四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第八十二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八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九十九回)等五十五回回目直接标明是讲养生规律和养生法则的。如果今天的读者无视书中客观存在的这一现象,而硬要按自己已经定型的政治观念、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和学术思想去套《西游记》及其作者,那毫无疑问就是当时的作者写错了──
3、他只会编故事,却不会拟回目,或者拟好了回目却没有按题目去写──跑题了,自然更没有按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创作要求去表现主题。事实上有许多研究者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和题头诗与该回的故事内容处于游离状态甚至毫不相干,以致影响了这部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然,这也可以是一种观点、一种研究方法。但是,这样的看法可能离《西游记》实际所要表达的主旨相去甚远。许多宣称稳操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锐利武器的研究者,在研究《西游记》时却不自觉地丢掉了实事求是这一基本原则。而只要我们真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审视《西游记》这部奇书时,就不难发现这部
4、书的主旨既不是为了弘扬哪一种宗教,也主要不是为了揭露批判什么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更不涉及什么反抗压迫的阶级斗争,而是针对当时在朝野影响很大的明世宗崇道、佞道,迷信“红铅”、“秋石”、“外丹”等邪术,谬封邵元节、陶仲文等道教败类为“真人”、尚书之类的歪风,借唐僧取经故事为喻体,阐发作者认为正确的以内丹术为正宗的养生思想,这一思想表现出明显的内儒外佛术道的特点。 一、《西游记》中所阐述的养生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宋明理学 《西游记》作者生当明代理学昌盛之时,因此,作品所阐释的养生思想大都暗合如前所述的宋明理学家尤其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唐僧师徒四众和龙马与阴阳五行相配象征人的
5、身体和心意、情志等,其中唐僧指代人体,孙悟空象征心,五行属火,内丹术中属神;猪八戒象征情,五行属木,内丹术中属精;沙和尚象征性,五行属土,内丹术中主运化调和;白龙马象征意,五行属金,内丹术中属意念。从唐僧的来历和他的现世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在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犯过多次错误而又遵循理学观念不断修正错误,使自己得以逐步完善的人。例如在“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第三十六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四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五
6、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第九十六回)等故事中,由于唐僧心正、意坚、志明,所以能够经受种种考验,排除种种干扰,抵御种种诱惑,战胜种种邪魔,逐步接近作者所认定的理想境界。而在“尸魔三戏唐三藏”中,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在反复斗争过程中,错误思想曾一度占了上风,于是,发生了“圣僧恨逐美猴王”的事件,等于完全“放失”了心猿。于是,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便重新树起“齐天大圣”旗号,重新邀集各路妖王,重新过起“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第三十回),为所欲为的日子来。王阳明说:“心之所发便是意。”(《传习录》)这就是说,心、意本是一回事。因此,心猿的被逐,必然招致意马被
7、伤。酿祸的“欲”猪八戒还要撺掇带伤的意马回返龙宫,他则想独吞行李回高老庄看浑家。此时此刻的唐僧,因放失心猿,误入迷途,只能做被魔障控制的老虎了。直到意马控制了欲猪,劝其请回心猿,降伏奎魔,唐僧才解除了魔幻,心志重又归正。这就是所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第十三回)至于后来的“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盘丝洞七情迷本,涤垢泉八戒忘形”、“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等等,都是在情欲方面出了偏差,造成这些偏差的原因,显然被认为是由于违背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的缘故。 通览《西游记》全书,作者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主要告诉了人们尤其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