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0861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简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教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教学实践 简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教学实践 /李小雪 摘要:实践教学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延伸,是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后续,它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其倡导创造、力主实践、激励参与、引发思考、引领探索。没有实践,理论如鸟无翼而欲飞,木无根而欲茂;有了实践,理论能够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依靠理论,实践能够解粘释缚;凭借实践,理论可以义理昭融。从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说起,接着分析了把学校搬到车间的价值,随后解读了确定具体的实训课程、论述了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最后以积极开展电子科技活动结尾。旨在对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教学实
2、践根据体会做一论述,教海浩瀚,含毫渺然,一管之窥,谨书以为商榷。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字信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车间教学 一、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实践教学的目标。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娴熟,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得到位,充分获得职业经验,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综合职业能力要想提高,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就要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基于理论而勇于创新,在专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时段,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学时要适当增加,最低程度也和理论教学学
3、时相当;力求教学的实效,力求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在设计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围绕生产,依照理论,熟悉装备,贴近工艺,教学内容要完整、严谨、模块化,必须层层递进;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技能训练四大模块,依模块制定具体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教学。 二、把课堂搬到车间 以前,我们在教室里答疑解惑,在车间实地考查和实践,两种学习活动分别由不同的教师实施和引领,理论和实践彻底分家,可以说是严重脱节。这种学习的缺点很多,理论用不到实际学习当中,实践当中的困惑和问题得不到有效理论的指
4、导,这样的学习,实训进度上不去,知识得不到充分吸收,很多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技能得不到提高。经过创新教学与学习,我们拿着书本走进车间,让理论在车间安家,让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大显身手,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理论上的困惑通过动手能够迎刃而解,实践中的问题能够得到理论的印证,理论与实践浑然天成,彼此增益。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学内容就是工作任务,实训内容就是完成企业的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课程,以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生产机械即教学用具,生产设备就是教学器材,教学有生产,科研中有教学,往往育人中有发现,学习里能创收,惟有如此才可
5、能教育出高技能人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举两得。 三、确定具体的实训课程 学生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在岗位上能够做到履职尽责,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就依此设计。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类,一是对基本技能、电工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与课程同步的实践教学设计,内容涉及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基本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通过训练,让学生懂得正确操作机械工具,了解材料元件,会使用各种测量仪表,通过接触常用电子仪器,掌握其性能,了解其优缺点。计算机的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操作,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6、。 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由教师队伍和实践设施与教学研究等组成,高职院校制定了规范的教学制度,甄拔出色的教师队伍以及负责人,由教师精英制定教学标准与考核标准,随时跟踪课程,以达到教学目标,多方商榷,及时开会研讨,鼓励建议,不断改善时间教学方式与内容,对“电路基础类实验”“电子技术类实验”和“信息技术类实验”等基础实验进行充足的设课,打造基础实验课平台。 五、积极开展电子科技活动 推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激发了广大学生电子科技活动的踊跃性,教师要及时引导,激励学生大胆制作电子产品,给学生提供
7、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寻找材料、配置设备、联系专家,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生一起制作网页,和移动公司联系,为客户举办定时定点的免费维修,和知名杂志联系,推荐学生的佳作等,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实践与理论唇齿相依,如影随形,似响应声,相得益彰,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因素中,实践教学一枝独秀,效果卓越,是对理论的验证,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关键,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契机。通过实践教学,为社会打造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人才,让新一代的学生以能力为先,具备丰富的电子知识,有创新的眼光,他们基础知识过硬,综
8、合素质高,善于开拓,长于改革,必然能够为社会竭尽诚忱,发挥光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