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94867
大小:110.1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9
《当前三农存在的问题及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三农存在的问题及探源“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过程中,中央“宜统则统以分则分”的指示精神,被多数农村基层组织简单的贯彻执行为将集体生产资料和资产分光、卖净,瓦解农民经济组织体系和社会化分工协作架构,这使农村农业普遍倒退为小农经济,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困难极端加大;削弱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经济基础,致使党的基层组织日渐软弱涣散,基层政权社会管理功能严重弱化;广大农村社会事业无力发展,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基层干部和农民公德、奉献、协作、法律和集体意识淡漠,重为一盘散沙,歪风邪气盛行;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疯狂破坏;城乡差距
2、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农村城镇化进城无法整体顺利推进,占全国人口多半的农民群众经济收入多年徘徊不前,消费和投资长期低下,不能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及相关产业增长,农村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水平的最大短板……“三农”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对于我们这样的国情和所处的外部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程度、广度和能否及时妥善解决,不仅是发展快慢好坏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或解决不好,必然直接严重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们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
3、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简单分包到户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制约经济发展。土地分包到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模式,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国家各项富民政策无法有效推行,市场经济改革成果大打折扣,农业基础性地位和国家农业安全岌岌可危。(一)、分包到户单干,实质上是把原本集中的生产要素分散化,使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合力优势化为乌有。原本遍地开花的农村集体企业几乎绝迹。计划经济时代末期普遍建立的县乡农业机械化推广实施机构、农村集体“副业”,随着分包到户的施行而遭到几乎全面摧毁,使得原本可以利用开放搞活的“广阔天地”,依
4、靠资本、资源整合形成的竞争优势,通过“以农养工,以工富农”良性互补,快速实现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普遍繁荣整体进步的基础条件毁于一旦。时至今时,对于绝大多数农村来说,按照现有模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不可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主要靠恰逢其时的“杂交种子、化肥和密植技术”推广使用,快速增加了粮食产量(如北京等发达地区部分农村部分地方粮食产量反而减少了),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但是,农民小生产者无力参与市场残酷竞争,无力抵御各种风险,分散弱小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条件,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
5、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标准、新品种应用推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障碍。(二)、前期造成的环境、事实和人的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各项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原有集体农田水利基本设施逐渐损失殆尽,少量农户个人投资建设的微型水利设施因成本太高,农民种田积极性降低而逐渐荒废;土地大量抛荒退化,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畜牧业在多数农村无法实现舍饲圈养,工厂化生产更是遥遥无期,农业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村农业自身造血机能无法有效建立,治标不治本的各项措施无法根本上解决农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问题。(三)、国家扶植农
6、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促进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具体落实面临的则是土地流转集中、群众达成共识和农民民间资源、资产、资本整合的寸步难行,面对一家一户的群众,各种各样的诉求,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企业实体,面对无法逾越的群众工作鸿沟,无法平衡的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发展投资的热情得到的大多是冰冷的泡影。农业规模效益的特点,因无力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使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热情低下,金融部门因信贷风险不敢大量普遍提供信贷支持。国家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扶贫政策因缺乏载体根本不能有效整体推行。举例说得到扶贫部门平均分配的扶贫
7、牲畜后,多数农村村民因为不值得专门饲养,少数人想规模化养殖没有资金、人力、场地、饲料来源等条件,只能是卖的卖、吃的吃,国家多年的大量扶贫资金、项目收效甚微。(四)、农业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由于不同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投入力度不同,农民只顾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再加上现在的农民大多把玉米等农作物播种后,施过化肥、喷洒完除草剂后就基本不再到田间管理,一旦大面积爆发病虫害,因为有的根本不管,有的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靠群众自发根本无法确保防治效果,靠上级政府部门下发药品防治,往往因为人为因素使药品不能充分到达发挥作用的位置和用
8、量等等,造成近年来美国白蛾、玉米粘虫等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对包括林业在内的农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五)、由于分包到户后土地大量抛荒,乡村财政收入曾经主要靠收税提留统筹等,许多村采取了对上(部分)少报计税土地面积(优亲厚友),对群众按实际面积收税或以少收税为筹码促进群众交税的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