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92567
大小:7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9
《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全面解读,在阐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以及发展基础和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点初步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温
2、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步理解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 ——全局性。即战略性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长远性。即战略性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效率等方面应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 ——导向性。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有信号作用,它意味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重心,是引导资金投放、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政策制定
4、的重要依据。 ——动态性。即战略性产业要根据时代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等变化带来的新要求。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国长远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体现上述四大特征,并遵循以下六大准则。 第一,国家意志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意志和战略,体现一个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可率先突破领域。 第二,市场需求准则。
5、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长期稳定而又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第三,技术自主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掌握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第四,产业关联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能够带动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 第五,就业带动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第六,资源环境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对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
6、络、高端制造产业等。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相结合的产业,是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相结合的产业,是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尽管早在“九五”计划中我国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于“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增
7、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没有改变。伴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到2020年新能源利用量如果占到能源消耗的20%,每年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8、,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累计可带动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