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

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

ID:2528944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1页
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2页
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3页
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因此,一些以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为背景的试题,在试卷中也频频出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财会论文,.freel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求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题目中共涉及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规解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设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y,列出两个关系式进行求解。另一种方法利用硝酸

2、在这个反应中表现了酸性和氧化性,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铜的物质的量两倍加上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利用守恒法,一步求出答案。如果没有一题多解的讲解,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将浪费很多时间。二、注重一题多变,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求解目标稍作改变,题目变了,那么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例如,将二氧化硫通入到BaCl2溶液会不会变浑浊?将二氧化硫通入到Ba(NO3)2溶液会不会变浑浊?粗看起来,

3、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但实则有差异,一个是不会变浑浊,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另一个则要考虑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的氧化性会使溶液变浑浊。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加强一题多变的练习,多多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三、注重挖掘题目中的隐蔽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题跟常规题迥然不同,它立意新颖独特,乍一看缺少条件,无从下手。但只要换一下脑筋,打破思维定势,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它,就会找到特别的解题办法,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例如,现有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

4、,已知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三种混合物才知道一个量,粗看无从下手,但仔细一分析,可知混合物中钠、硫的原子个数比是个定值,而并不缺少条件,当然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四、注重灵活应变,培养学生的信息阅读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高考的命题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试题的取材也在与时惧进。新题层出不穷,尤其是信息迁移题应运而生,现在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这类题虽然突破了大纲的限制,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题目给予的信息,理解、消化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再运用它在

5、新环境中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最近科学家获得了一种稳定性在研究其性能的过程中,发现结构片段X对化合物A的性能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X的结构,将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只得到B和C。经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确定C的分子式为C7H6O3,C遇FeCl3水溶液显紫色,与NaHCO3溶液反应有CO2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B能发生下列哪些类型的反应______。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缩聚反应D、氧化反应(

6、2)写出化合物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对A、B两种物质学生会感觉很陌生,但如果能读懂题目给的信息:A→B+C,根据A与B的结构的区别,此反应为酯的水解反应,A含羟基则C含羧基,C的分子式为C7H6O3,缺氢分析(16-6)/2=5,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羧基,那么这个题就会迎刃而解。五、注重习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这类习题一般是针对实验题,因为实验题既能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情况,还能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性质、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准确表述实验过程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

7、能力。解答实验探究题首先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本上的基础,并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实验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解答提高性的题目。例如: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出现了蓝色沉淀,推测蓝色沉淀可能是什么?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已知:碳酸铜和氢氧化铜不含结晶水。首先要明确该题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然后结合问题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合理地预测:1、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2、双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3、碳酸铜、氢氧化铜混合物,最后科学的设计实

8、验来进行验证。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去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财会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