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

ID:25288692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_第1页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_第2页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_第3页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_第4页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论文.freeletafiction)以另一种方式悬置正常意义……这类陈述有说者和听者,使用一套代码(一种语言),并且必然有某种语境……如果我谈论陈述本身或它的框架,我就在语言游戏中升了一级,从而把这个陈述的正常意义悬置起来(通常是通过将其放入引号而做到这种悬置)。同样,当作者在一篇叙事之内谈论这篇叙事时,他(她)就好像是已经将它放入引号之中,从而越出了这篇叙事的边界。于是这位作者立刻就成了一位理论家,正常情况下处于叙事之外的一切在它之内复制出来……‘小说’是一种假装。但是,如果它的

2、作者们坚持让人注意这种假装,他们就不在假装了。这样他们就将他们的话语上升到我们自己的(严肃的、真实的)话语层次上来”(228—229)。这就是说,“元小说”的作者特意设置了小说的叙述框架,用直接的或者含蓄的方式提醒读者:你所读的是虚构出来的世界,全然不必当真。故事是小说叙述框架之内的一个层次,由叙述者和其他人物组成。在小说叙述框架之外和作者之间则存在另一个层次即超故事层。在超故事层里,作家的理念和有意识的操作在起作用。因为有了这个层次,所以华莱士·马丁说,当作者在一篇叙事之内谈论这篇叙事时,他(她)就好像是已经将它放入引号之

3、中,从而越出了这篇叙事的边界。于是这位作者立刻就成了一位理论家,理论家的思考凭借的技巧,表现在他操纵叙述者在故事层内叙述的时候,不时巧妙地露出蛛丝马迹,提醒读者这个故事是编的。这个道理,罗兰·巴尔特在《现代神话》中进一步用符号学的思路予以说明。他认为“福楼拜最大的优点(也就是所有人为的神话学;在萨特的作品中有佳例),是他给写实主义一种明确的符号学解答……”(巴尔特196)由此可以确认“艾罗斯特拉特”是一部“元小说”。作家意在凸显小说为虚构之作,叙述人“我”是作家杜撰出来的人物,并切断和现实的所有联系。读者越是意识到自己所阅读

4、的是虚构世界,作家所操纵的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就越具有主观设计性和意志性。文本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批评不能停留在对故事层的了解,而要从故事层跳出来,把握作为“理论家”的作家希图渗透在故事层里的东西是什么。只有到了这个层面,才能探询到审美价值,才能进而研究这些审美价值产生的原因,也就是现象学美学家英伽登所说的艺术价值是何以构成的。阅读“艾罗斯特拉特”这样的作品并且进行理论分析,既要有感性的审美经验,也必须有理性的思考。正如霍兰德在《审美反应动力学》中所指出的,面对不同的作品,代表着意识和无意识的之间的那条分界线可能上浮或者下降。对

5、娱乐作品做出反应时,这条线的位置就比较高,此时,读者的有意识的、进行理性思考的自我只有很小一部分在工作,而主要是在无意识层展开摄入和幻想。对杰作做出反应时,这条线的位置就比较低,此时,反应可能更多地在意识和意味层次上,而较少地融会和摄入于原始层次。我们对于“艾罗斯特拉特”的分析就是在后一种情形下的工作:思考作者和他所设计的框架之间,叙述者和他所叙述的故事之间,以及这两个“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作者对虚构的叙述框架处于控制和操纵的地位,叙述者就是作者所设计和控制的。叙述框架限定了故事层面的外延,形成作品的外在样式。虽然叙述者“

6、我”支撑了作品全部情节,但是“我”依然在故事层,是被欣赏和理解的对象。辨析了几个层次的区别的联系,分析就可以在不同层次中展开。二、由“我”的心理线索组织的故事层故事层是由“我”的心理线索组织而成的。“艾罗斯特拉特”故事层具备了小说所必备的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要素。人物既是叙述者,也是情节发展线索的组成部分和组织者。所谓组成部分,是指“我”的心理和行动是故事的骨干,所谓组织形式,是指“我”所叙述的主要内容是“我”的心理流程,外在情节也是在经过了“我”的感受和意识过滤后在心理流程的组织、编织中呈现出来的。这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其

7、实组成部分和组织形式是一个实体的两面。于是“我”的心理流程自然引起阅读的关注,成为分析的重点。我们追问的是,“我”的内在心理是否具有内在逻辑性,是否可以理喻?质言之,是在意识层面呢?还是在潜意识层面?这牵涉到对全部情节的把握。让我们紧紧结合文本来寻找答案。俯视角是叙述的起点,“我”在自己住所的七层上俯视着大街上如蚂蚁一样的人。这个“看”的视角蕴涵着人类既在“我”身上存在而“我”又能观察他们的双重含义:“我”可以在不被他人知道而任意地对他人“看”;“我知道他们是我的仇敌,而他们却不知道”。如此“看”的理念依据是:“精神上的优越

8、必须辅以物质象征的支持,否则精神上的优越就会复归消失”(萨特753—754)。这种俯视角既属于作家也属于叙述者“我”,此处作者和叙述者的视角是同一的。让我们暂时搁置作家的视角,仅仅考察叙述者“我”的视角和意识,以便看到他清晰的思维逻辑。当“我”换了立足点(从这时开始作者和叙述者的视角分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