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84579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中药学问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1.试述《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写作时代、作者、载药数、分类法和主要价值。答:《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为苏敬、李等集体编撰。收药844种。采用自然分类法。本书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对我国后世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并很快流传国外;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作者唐慎微。载药1558种。属自然分类法。本书除了系统地集录《本草》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的药学史料;是我国现存明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的本草学专著,为中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重
2、要的参考书。2.何谓中药?答: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药物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之。答:(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的副作用。如巴豆去油。(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生地制熟、延胡索醋制。(3)矫嗅、矫味,便于服用。如水漂海藻。(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如磁石烧煅。(5)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如枇杷叶去毛。第四章药性理论1.药物性能理论包括哪些方面?说明四性的含义和临床意义。答:中药性能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四气亦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
3、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分属于同一种药性,仅有程度不同,寒凉药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用治阳证、热证。温热药多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可用治阴证、寒证。掌握了四气理论,临床就可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四气应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某种性质的药物,或将几种不同性质药物配合起来应用。2.寒凉药、温热药各有何功效?答: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凉肝息风功效;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脉,回阳救逆等功效。第五章中药的配伍5.试述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的含义。答: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
4、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6.配伍七情有何临床意义?答:在药物配伍七情中,具有配伍关系的主要是指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其中相须、相使因药物间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为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应当充分利用;相畏、相杀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副作用,是应用毒性、烈性药物时的配伍方
5、法,也是炮制某些有毒药物,解除药物中毒的依据;相恶、相反因药物间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或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使用。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7.试述药物配伍的“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十九畏”为十九种药物的配伍禁忌,其配伍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治疗作用,如人参畏五灵脂、丁香畏郁金等,为临床配伍用药的禁忌之一。“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的毒、副作用能被生姜所抑制,而为临床宜用的用药配伍。“十九畏”配伍用药为消极意义,而“相畏”配伍用药为积极意义。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8.在临
6、床常用中药中,须包煎、后下、烊化、久煎、先煎、另煎、不入煎剂、兑服的药各是哪些?举出药物名称。答:包煎:辛夷、夜明砂、车前子、海金沙、蚕沙、旋覆花、葶苈子、海蛤壳粉、五灵脂、灶心土、蒲黄、煅牡蛎、赤石脂等;后下:解表药及芳香化湿药全部,鱼腥草、青蒿、大黄、番泻叶、肉桂、丁香、木香、沉香、天麻、钩藤等;烊化:阿胶、龟胶、鹿角胶、饴糖等;久煎:附子、川乌、草乌及补益药中味厚滋腻者;先煎:石膏、自然铜、磁石、牡蛎、龙骨、龙齿、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龟板、鳖甲等;另煎:天麻、羚羊角、人参、西洋参等;不入煎剂:芦荟、青黛、鸦胆子、巴豆、蝼蛄、三七、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雷
7、丸、鹤草芽、鹿茸、五倍子及外用药全部;兑服:蜂蜜、竹沥等。第八章解表药9.写出薄荷的功效、应用。答: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10.写出荆芥与防风功效、应用的相同和不同点。答:共同点: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兼透疹、消疮、止血: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证,吐衄下血。防风:祛风之力较强,“风药润剂”、“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均治。兼祛湿、胜湿止痛、止痉:风寒挟湿表证,风寒湿痹,破伤风。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