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74580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 每到新学期,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都会成为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如何安顿新生宝宝的入园情绪,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实现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顺利过度,更好地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也成了当前幼教工作者探讨交流的话题,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本文就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展开经验之谈。 一、正确认识“分离焦虑”现象。 在新学期的第一周第二周,幼儿常常会“茶饭不思”、“嚎啕大哭找妈妈、要回家”,无论老师怎样捧哄,都无济于事。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称的幼儿“分离焦
2、虑”现象。因为幼儿在入园之前,一般是整天和亲人生活一起。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园时,很容易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对于那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甚至可以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而在“分离焦虑”期间,摔跤、磕碰、被抓咬甚至走失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为此,很多老师常常对幼儿的这种“分离焦虑”现象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应对。其实,这是幼儿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必经过程,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现象。作为幼儿教师,只要正确认识这样现象,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细心处理好幼儿在入园后的保
3、育安全照顾,那幼儿就能很快地度过这种“焦虑”周期,重新回到天真灿烂的童年生活。 二、把班室营造成“快乐之家”。 一方面,教师可将室内环境布置得温馨、舒适而又具童话色彩,如:柔软的靠垫、温馨的窗帘、低矮的桌椅,墙饰上有米奇老鼠等尽量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还要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另一方面,教师要像母亲般地爱护他们,说话轻一点。动作柔一些,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并对教师产生依恋,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从想念父母上吸引过来,以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三、信息掌控保育细节。 1、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在幼儿
4、适应期要求家长做到以下“两不一要”: (1)不要追问孩子。有些家长总是十分关心孩子刚入园的情况,但是刚入园的日子里,孩子常常很不喜欢幼儿园,所以家长这时最好不要追问孩子“幼儿园好吗?”“老师好吗?”“老师喜欢你吗?”等问题,因为这往往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负担,园长之友《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 (2)不要时送时停。有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常常会送两天停两天。这样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当初入园的孩子哭闹时,应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但可采取适当提早接孩子回家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紧张情绪。 (3)
5、要准时接宝宝。刚入园的孩子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喜悦,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被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害怕上幼儿园。 2、制作胸卡或其它辨认符号,对“号”入座 教师在开学前要熟记每一个幼儿的名字,并为每个孩子制作一张胸卡,卡上写上孩子的姓名和昵称,在幼儿入园时挂在孩子胸前,这样便能很快熟悉孩子,叫出孩子的名字,使孩子迅速产生亲切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个固定的坐位,并在每个孩子的椅子上贴上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图案或孩子自己的照片,帮助孩子对“号”入座。当天来几个孩子,活动室里就放几张椅子
6、,这样孩子的人数就一目了然。在安顿好幼儿之后,老师也可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介绍小朋友相互认识,让小朋友一起游玩,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驱除新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孤独感和陌生感。但要尽量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并养成经常清点人数的习惯,以防孩子走失。 3、细心检查穿戴,耐心培养常规 新生幼儿身体抵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往往较差,需要教师细心照顾。因此,老师要经常细心检查孩子的穿戴,不要让孩子的肚脐露在外面,以免着凉;每次入厕后教师都要帮助孩子整理好衣裤,以方便孩子活动,避免因穿戴问题摔跤和磕碰。对那些哭闹较
7、的幼儿,要及时补充水份,给这些幼儿多喝水,避免幼儿因哭闹过量流汗失水。此外,老师还要耐心地教育幼儿辨认自己的日常使用品,让幼儿尽快记住自己的床位、茶杯位、毛巾等位置,让幼儿觉得幼儿园是他的第二个家,可以给幼儿固定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贴上幼儿喜欢的图案来代表,如:苹果、小白兔等。 四、全面消除危险因素 幼儿园内,对幼儿构成危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幼儿自身和组织环节两方面的因素。 1、细心留意“问题”幼儿。 (1)哭闹着往外走的孩子:刚入园的孩子情绪不太稳定,常常会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孩子会趁着有人进出之机往
8、外走,有的孩子还会自己打开门锁往外走。教师对这类孩子要格外关注,可在门边钉上多层手帕,增加开门难度;还可以在门上装一个风铃,这样一旦门被开启,风铃就会发出声音,提示有人进出。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开展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稳定孩子的情绪。 (2)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有的孩子经常会独占玩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