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72377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扬州八刻对于艺术教育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扬州八刻对于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扬州八刻艺术文化价值 扬州八刻是对扬州工艺中所涉及雕刻工艺种类的概称,它是以“八”来寓全寓多,包括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瓷刻、石雕、砖雕、骨雕、角雕、核雕、剪刻等艺种。目前日益发展的大众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偏低等主要因素都是导致长期以来艺术成就高的,作品比较丰富,传承关系明确的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乃至被忽视的原因。扬州八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称之为艺中的一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清代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 扬州八刻艺术文化就其本身而言,是扬州民间工艺美术重要组成部分,对扬州民间手工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扬州八刻,其包括的不仅仅是
2、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瓷刻、石雕、砖雕、骨雕刻,还有角雕、核雕、剪刻等艺术形式。整个扬州八刻艺术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由此可见,扬州民间工艺文化底蕴之丰富深厚,其审美造型艺术、哲学美感的独具特色,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人挖掘与探讨。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们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袁枚诗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束花”,等等,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都对竹子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之情。就竹子本身而言,它虚心、体直、节
3、贞,有君子之风,故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所以扬州八刻中竹刻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扬州八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八刻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扬州八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聚了若干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非常值得重点保护。我们期望着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扬州八刻艺术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扬州八刻文化当前现状 对于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整日生活在、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世界中,真正静心读书本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提现实生活中冷僻的地方特色文化
4、所受的关注。 对于江苏扬州而言,扬州八刻文化早已经沦落为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一条产业链,商业模式逐渐渗透并取代其艺术文化研究。 究其原因,就个人分析而言有以下几点拙见: 其一,在当今社会愿意坐“冷板発”的人越来越少,都不再愿意潜心研究,埋头钻研,对于扬州八刻文化其自身专业价值了解和挖掘研究力度不深,即便研究也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其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生产以及学习方式都使得静心读书的人也寥寥无几,对于冷僻地方特色文化一-扬州八刻文化的接触与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其三,现代社会中人们价值取向更倾向于简单易懂的快餐文化。对于晦涩深奥的冷僻坚深的完全置之不理,固然时间是一个影
5、响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价值文化的取向问题。现代人不愿意去读书(这里指的是纸质的书本),绝大多数的人们选择电子产品以及相关的衍生物,例如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 当然一个社会上普遍现象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几个因素而致,所以我简单的从个人角度分析出以上原因,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拙见,如有不同的看法与意见,还请社会广大人士多多指教。 三、扬州八刻对于艺术教育作用 (一)创新复合型的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的战略,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每个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
6、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对扬州当地特色艺术文化一一扬州八刻的学习,显得尤其关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的数理化等知识,还应加强文科知识的学习与熏陶。将扬州八刻应用于对学生的艺术文化培养,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其次浅刻、微刻的精湛技艺,具有精细人微之气,使学生掌握一门劳动和审美技艺,对他的人生成长有一个美好的影响并使他终身受益。 扬州八刻艺术的雕刻种类牵涉的面甚广,大者牵涉到建筑中的木雕、砖雕、石雕;小者
7、牵涉到陈设把玩品。但无论哪一个雕刻种类,都体现着扬州八刻的艺术风格特点,精细人微。扬州八刻除在雕刻艺术品上有精细人微的特色外,更为突出的是有精细入微的雕刻艺种。 而扬州八刻中精细人微,创新求异的特色也正是当今社会所要求的。在深人研究过程中,扬州八刻中人文底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应该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熏陶。例如竹刻艺术天然地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