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

ID:2525486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_第1页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_第2页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_第3页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_第4页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翟占国摘 要:语法化理论进入中国后,介词研究进入全新阶段。据目前研究,介词语法化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普通话研究成果多,方言研究不充分且停留在比较其与普通话不同的层面;第二,双音介词、框式介词研究集中于普通话层面,方言双音介词、框式介词研究少;第三,汉语方言介词语法化研究较少。.jyqk].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4]刘丹青.语

2、序类型学与介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刘坚,江蓝生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6]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7]石毓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石毓智.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9]洪波.论汉语实词虚化的机制[A].古汉语语法论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10]李宗江.句法成分的功能悬空与语法化[A

3、].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刘丹青.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单向性与双向性——以北部吴语的同义多功能虚词“搭”和“帮”为例[A].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马贝加.动词的次类变换在汉语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A].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孙锡信.语法化机制探赜[A].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张邱林,孙庆波.“重”和“沉”兼论语法成分的叠置层次

4、研究[A].华中语学论库(第四辑)——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C].2007.[15]曹广顺.重叠与归一——汉语语法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J].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简报,2003,(3).[16]陈泽平.福州方言处置介词“共”的语法化路径[J].中国语文,2006,(3).[17]何洪峰,崔云忠.汉语次生介词[J].语言研究,2014,(4).[18]何洪峰,苏俊波.“拿”字语法化的考察[J].语言研究,2015,(4).[19]何洪峰.汉语限域性介词[J].语言研究,2012,(4).[20]晁端.汉语

5、“给”的语义演变[J].方言,2013,(3).[21]李蓝,曹茜蕾.汉语方言中的处置式和“把”字句[J].方言,2013,(2).[22]李永.动词词义虚化过程中的义素变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23]李宇明,陈前瑞.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J].方言,2005,(4).[24]刘春卉.河南确山方言中“给”的语法化机制考察[J].语言科学,2009,(1).[25]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要素[J].中国语文,1995,(3).[26]马贝加,徐

6、晓萍.时处介词“从”的产生及其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27]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2).[28]马清华.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语言研究,2003,(2).[29]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30]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31]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产生的影响[J].中国语文,1995,(1).[32]孙朝奋.《虚化论》

7、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4).[33]文旭.《语法化》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8,(3).[34]吴福祥.汉语方言里与趋向动词相关的几种语法化模式[J].方言,2010,(2).[35]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2).[36]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05,(6).[37]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38]向明友,黄立鹤.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汉语学

8、习,2008,(5).[39]游汝杰.吴语语法的历史层次叠置[J].语言研究集刊,2005第一辑.[40]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1).[41]张雪平.河南叶县话的“叫”字句[J].方言,2005,(4).[42]章家谊.“让”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5,(4).(翟占国浙江杭州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3100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