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54236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信息课程编码:32006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型:A类课程属类:人文素养课课程学分:1参考课时:16课程性质:按必修课开课部门:学生处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职业资格: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团队批准人:姜义林课程负责人:逄伟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二、课程性质与定位面向全院各专业大学一
2、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教学设计上分8个专题展开,每一专题有突出的主题,通过案例、故事、图片、测试、访谈节目等进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心理学奥秘的同时掌握心理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四、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
3、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二)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四)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自
4、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实现与环境、社会的积极适应。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名称学习内容学时分配1健康成长从心开始-心理健康解读认识心理健康22善于适应悦纳自我-适应大学新生活解读认识自我,适应生活23奏响大学生活主旋律-学习与生涯规划心理解读学会学习,规划人生24主动交往享受友情-人际交往解读学会交往25青苹果红苹果-爱情心理解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26接受挑战永不言败-挫折心理解读提高挫折承受力2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7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与塑造人格解读学会调整情绪28网络伴我健康行-网络心理解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2六、教师任职要求
5、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具备心理学或者相近专业的基础知识,或者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须具备心理学或者相近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丰富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须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掌握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技术。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简单实用的团体辅导游戏用具,无其他设施要求。八、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6、感悟和提高。2.引导学生自助、助人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学生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3.引进团体辅导技术和原理,应用于课堂,进行活动性知识教学,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二)考核评价建议1.教师观察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写出记录,作为评价的材料。2.作品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学习体会、个案分析、心理日记等
7、),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评定,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进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3.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论文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要通过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四)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