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46808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9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掌握应用上面两种判别方法对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判别进行说理. [过程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两种
2、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合情说理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策略与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动手操作,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深化认知——小结反馈,培养习惯——布置作业,提高能力”等五个环节组成的五步探究式学习方式,并在教学中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通过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教师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情感发展来调整整个学习活动的梯度和层次,保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分层次向前推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了解学情 1.什么叫平行
3、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以上两个问题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转化为数学语言)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需要哪些条件? (了解学生是否有自学习惯是否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不重要,可视学生回答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三、动手操作,建立模型: 情境一、二见学案相应部分 设计意图: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相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显得更抽象一些,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困难一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理论论证——概括总结这几个步骤在学生借助图形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中增强
4、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设置②③步是考虑到八年级学生对几何说理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力求通过探索这种特定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取一些经验方法,逐步形成较为严密的说理体系,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四、解释应用,深化认知 例题及练习见学案相应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把探索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逐步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中去,实现概念理解和结论掌握的感性到理性的自然深化,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立足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三次变式本着“由简到难,由
5、静到动”的顺序,一步步加大题目的开放性,增加题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全面认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力求实现学生认知的螺旋上升。 五.小结与反馈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反思——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提高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2 第2篇《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预览〗《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讲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各类型题目的掌握。这节课难点是教材90页第8题:用细木条钉成一个
6、长方形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长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周长不变,面积变小的道理,学生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良好。本课亮点: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的用纸条做了长方形,有的用笔和直尺做成了长方形,然后拉动,再进行观察比较讲解,交流;还有的小组动手测量把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作比较,从而真正理解面积变了,还变小了。最后全班挑选优秀组做了展示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本节课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
7、而且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梁爱兵……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3 第3篇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预览〗从学生上课情况、作业等多方面发现,本节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本人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从内容设计、新课标理念、教法等几个方面作了如下的反思:1、流畅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整个新授
8、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很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必须衔接连贯,不允许有任何时间上的点滴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