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

ID:25234884

大小:91.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19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_第1页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_第2页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_第3页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_第4页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论文搞要中国的改革不是依据理论预设,面是诉诸实践和试验,从局部开始。“撞击一反射”式地推进.改革初期,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确立“有计划的寓品经济”的改革方向,经历了重大的观念和理论的突破,包括激烈的争论。这种突破得益于理论界的不懈探索和领导人的正确决断。国际交往的扩大拓晨了人们的视野,为反悬中国体制弊端、探寻改革之道提供了多样性的参照物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但是,对改革思路突破最有力的推动..毕业,还是实践本身。正是在总结中国自己的历史经验,同时吸收国外经验,了

2、解和研究国外各种经济理论,特别是比较系统地汲取东欧国柬改革经济学的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的改革学派,形成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整套观点和政策主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总体思路的一次重大突破。关键词1978—1984经济体制改革决策实施中圈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1005—4952(2004)05—0059—12收稿日期2004一05—17作者简介肖冬连,教授,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100856。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发动的。改革的酝酿直接根源于领

3、导层追求现代化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因来自内部(长期未能摆脱贫困)和外部(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的压力而强化。中国的改革不是依据理论预设,而是诉诸实践和试验,从局部开始,“撞击一反射”式地推进。从最初的放权让利改革到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方向,经历了重大的观念和理论的突破,包括激烈的争论。这种突破得益于理论界的不懈探索和领导人的正确决断。国际交往的扩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为反思中国体制弊端、探寻改革之道提供了多样性的参照物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但是,对改革思路突破最有力的推动,还是实践本身。改革的最初成效扩大了自身的

4、支持力量。尽管理论上争论不已,改革和开放的实践却始终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而市场机制一旦被引进,如果不受人为遏制,就会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产生自我扩张的力量,对改革旧体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初期的改革在国有部门步履蹒跚,非国有经济却获得快速发展的历史机会,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结构性变化,初步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经济并存,计划内与计划外双轨运行的格局。这种情况及其带来的矛盾、摩擦和问题,推动决策者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寻求改革的整体突破。中国改革初期已经确定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的路径。一,中国经济体

5、制改革的酝酿中国改革开放方针的酝酿可追溯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初,特别是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许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政治领域,但最高决策层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其实还是经济问题,即如何尽快恢复“面临崩溃的边缘”的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寻找中国经济更快发展的方法,首先是从拨乱反正开始的。“拨乱”是纠正错误,“反正”就是返回到过去正确的东西。1977、1978年经济领域拨乱反正涉及的重大问题有四个:一是纠正否定商品生

6、产和商品交换的错误观点,重新肯定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二是清算对所谓“资产阶级法权”和按劳分配原则的错误批判,重新强调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三是否定对“唯生产力论”的错误批判,强调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提出了体制评价的生产力标准;四是提出按经济规律办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这些问题的讨论受到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特别是邓小平直接推动了这个讨论。1这一时期,邓小平讲得最多的是按劳分配问题。在他看来,物质利益原则仍然是调动积极性以加快发展

7、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体现这种思路,1977、1978年调整了部分职工的工资,恢复了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酝酿成熟的。在过去的经验中就存在一种改革的思想资源,中国是最早看出苏联模式存在弊端并决定改革的国家之一,虽然并不成功也没有贯彻到底。同时,拨乱反正也不止于回到过去。积极投入拨乱反正的不少人已经具备了改革意识。由拨乱反正走到改革是很自然的,是思想的自然深化。“从‘拨乱反正’到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体制评价的生产力标准。”2以这个标准衡量,传统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生产力长期停滞和徘徊

8、,是中国决定进行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一个新的因素对中国领导人思考和下决心改革起了重要作用,这个新因素就是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重新认识。1978年春,以李一氓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回国后给中央写了报告。报告认为,南斯拉夫不失为社会主义国家,南共不失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党。根据代表团的报告,中共中央决定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恢复和南共联盟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