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30828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聚焦新课程》等的体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聚焦新课程》等的体会论文1.语文课改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各方面,要群策群力,朝共同的目标迈进,才会达到最佳效果。要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可,非进行系统的改革不可。课1.语文课改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各方面,要群策群力,朝共同的目标迈进,才会达到最佳效果。要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可,非进行系统的改革不可。课程改革涉及到不同部门,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编写者、教材使用者(师、生),评价部门
2、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各尽所能,才能够推进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标准经历长期酝酿面世,听取专家、教育工作者、学生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呼声,成为很有时代性的标准。彻底改变了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一切为学生的学会学习,培养道德服务。在娱乐中学习、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正成为新一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老套的观念、学生要学会适应“没有灌输”下的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学校要制定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评价体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敢于抛弃“升学率”这
3、个“指挥棒”,为学校、师生松绑,才会形成有活力的学风,有创造性的校风,素质教育才会落到实处。只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明天的教育才会培养出有创新、能领先世界的人才。2.课程改革的最明显之处是摆正了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指导教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
4、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怎样通过事实得出理论,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能够依据教参抄写教案,课堂上灌输知识;而要备课时先当一回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东西,才会使得学生有深入一步的理解。我曾经讲授鲁迅先生的《风筝》,当时是第一次在外校试讲,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资料,只有一篇课文以及课题下的预习指导。我熟读全文,深挖课文语句,感受鲁迅先生的思路,得出比原文更合理的理解:认为借《风筝》表现对童年往事的愧疚心情,更有对弱小心灵摧残的反
5、思、呐喊、呼吁。作者心情是复杂的。至今,我仍记得讲授《风筝》多年的评委们当时认同的表情。不盲从、不虚空,才是一线教师的素养。我们是为教学而探究,经过这一番探究,再考虑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成为自觉的要求,怎样引导、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也就有数了。学生初读课文后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引导他们探究。这样,学生思考的难点我们教师也很明白,备课会有侧重,不会出现学生会的、老师下力气讲,学生不会的、教师蜻蜓点水讲的局面。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
6、理念,一切为学生进步服务,我们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怎么去给予,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才会使得他们终生难忘,受益非浅,关键在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方法才算教育的达标。3.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校园、教室,应该在日常学、教中切实体现素质教育。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空口号,关键还要看毕业时的升学率,升学率下降了,看你还敢不敢再进行素质教育。的确,改革要冒风险,但改革还要进行,要稳步改革。整天看重分数的学校,好多已经感到缺乏后劲,教育走进了死胡同。改革的学校,正焕发生机,活力无限,师生从分数中都解放了。
7、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既要教知识,更要教做人。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闪光点、不足处,采取合适的方式教育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尝试过讲授新课时,请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对比自己的结论与教参的理解有无出入,谁对谁错。学生很乐意在自发状态下的求知,大家分工合作,激烈争论,我则捕捉争论关键处,为总结全文做准备。学生是有活力的,我怎能
8、只关心教材,忽略教育对象的感受呢?“在争论中提高,在总结中反思”,自主学习,学生成了自己的主人。素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能够每天对学生有一点素质方面的渗透,积少成多,何愁素质教育会落空?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时常问自己:我的学生毕业后,他的脑海里会不会有毕生难忘的我的影子;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中学老师,是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