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14171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觅食”教学法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觅食”教学法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论文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在头脑中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学好数学。目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定位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在头脑中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学好数学。目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定位和学校的价值取向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理工类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
2、高等数学教学如何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及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一旦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基础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了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显然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对数学规律认识过程的重复,但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它也不能是数学问题研究过程的模拟,但应体现数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数学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是一个通过教师主导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综合过程。所谓主动性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一
3、是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二是能在教师适当引导下进行自学;三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钻研并提出问题;四是能把教师传授和自己自学的有关知识通过加工消化,建构起即使是简单而不完善的,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觅食”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过程最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觅食”教学法基本观点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数学知识不能从教师迁移到学生,而必须基于学生对知识的体察,从自身经验的反省与环境包括他人的交流中主动建构起来。“被动喂食法”与“主动觅食法”的区别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贯穿应用型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
4、“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信息时代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教育资源变得多元化和开放化。在这种条件下,教师仅仅充当知识输出者的角色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妨碍学生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先进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是明智的选择。二、“觅食”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实现这一理念的教学方法因课程、老师的不同而不同。其关键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教什么和怎样教,让学生由被动的“被动喂食法”灌输
5、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觅食”教学法是相对于“被动喂食法”灌输而言的,指的是学生通过积极独立的学习构建知识的过程。1.“觅食”教学法的主要环节有4个。①设置情景。教师从教学大纲出发,使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学习情景,使学习更趋直观化。②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景下选择与当前学习知识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与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老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完善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④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2.觅食教学法实施的途径。在学生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教育之后,让他们进行“讲、议、读、练、评”的立体能动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①讲,就是让学生上台来讲,改变老师一言堂的做法。有些章节,在前一节课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阅读教材,自己归纳。在下一节课,以自愿的方式让学生上台主讲,其他学生来补充,最后教师再统一归纳、点评。采用这种
7、方法,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②议,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数学知识逻辑严谨,抽象性强,这与学生活跃、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相冲突,学生在接受理论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时,显得没有耐心和兴趣,认为对以后的自身发展起的作用不大,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和教学艺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将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究—研讨—创造”,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
8、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例如在讲解线性方程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