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05688
大小:6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8
《“反美学”:美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命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美学”:美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命运论文.freelade),就是将象征消费文明的物象、影象和废物等加以复制、堆砌,也包括人们今天作为精神消费品的传统精英艺术的种种形象。这种方法是从达达派那里沿袭过来的,如杜桑给《蒙娜·丽莎》添上胡须或者给白色的小便池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波普派却是在另一种意义上使用它的,杜桑在1962年给朋友里希德尔的信中说:“新达达,也就是某些人所说的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等,是从达达的余烬里复燃而成的。我使用现成品,是想侮辱传统的美学,不料新达达却干脆接纳现
2、成品,并发现其中的美。我把瓶架和小便池丢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向传统艺术的挑战,谁料到现在他们却赞叹它的美了。”(注9)处理同样的现成品,过去总是有一种超越的理想来审视它、征服它,然后在更高的层次即艺术形式上容纳它;后现代的制作与欣赏则把形式拉回到材料的水准上,在一个平面上直观它,获得某种感性的激动。公认的第一件波普艺术品是汉密尔顿1956年制作的一幅小型拼贴《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画面的天花板用月球表面的照片粘贴而成,沙发上坐着一个傲慢的裸女,室中站着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
3、摆着一副“你也能强壮”的姿态,右手拿着一个贴有“Pop”字样的大棒棒糖;阶梯上一女工在用吸尘器扫地;公寓采用了大量的文化产品来装潢:美国产的电视机和录音机,一个福特徽章,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一个放大的连环图书封面,一幅古典肖像画;透过窗户还可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映着电影《爵士歌手》里的一个特写镜头。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生活、现代人的本质所在:没有实感,都转向了表面化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来自于大众文化,然后,又回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销魂的循环”(注10),在这个循环中,
4、日常生活——大众文化——艺术形式都被拉到一个平面上,相互转换、彼此渗透,构成今日社会中兴盛繁荣的文化消费景观,与狂热的商品消费彼此应和。今日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斥着形象的社会,今日的形象是臣服于消费欲望的奴隶。事实上,人的生活只是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实质的改观,反而陷入了一种新的危机,那就是真实感的丧失。一切都是虚构,人也是虚构的,像福楼拜笔下的爱玛一样,一生就是某些文化代码的拼贴。形式的扩散对艺术同样构成致命的冲击,艺术对于社会的自主功能、批判潜能、超越性质都被摧毁,它放弃了自己浴血奋战争得的一片独立
5、领地,还慷慨供出自己的形象体系,让大众文化消解掉原有的丰满而尖锐的意义。形式的解散造成很多新的文化景观,对美学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利奥塔德在《后现代状态》中再次指出的:“现代美学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是美的’,而是‘什么东西可以被说成是艺术(和文学)’?”(注11)对此,执意书写“堂皇叙事”的传统美学不能简单地一笔否定就了事。三、美感的变迁美感有广、狭义之别,狭义的美感就是单纯的优美感,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感;广义的美感泛指审美心理,如悲剧感、滑稽感、崇高感等等。作为一种整体的心理活动,无论广义还
6、是狭义的美感都具有同样的本质,在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中它被归纳为五个方面:超乎科学、道德、日用之上的无功利性;不依概念的直觉性;创造性;趋向永恒和无限境界的超越性和纯粹的愉悦性。这些特征隶属于上面指出的传统美学的“堂皇叙事”,隶属于和谐有序的经典形式。随着这套叙事的合法性的丧失,随着经典形式的解散,美感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它与日常体验打成了一片,难以维持过去的那种纯净;它沉湎于当下的感性欢乐,不祈求永远、不渴求灵性,没有创造和超越。在谈后现代的美感状况前,我们先看看后现代人的一般心理状态。传统
7、的西方文化赋予西方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有效应的时间感和有深度的空间感。过去、当下与未来是相关联的,每一当下都是现实状况、过去影响与未来设计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过去与未来的意义也只能从现在的角度出发给予揭示。如历史学与未来学的知识都是以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经验和方法为原点而获得的,没有哪一时刻独自存在;而且,一切存在的显现都依赖前景与背景的彼此对立与相互支持,都通过种种深度展示给人们,仅在一个平面上出现是不存在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便是在这样的时间与空间构成中被揭示出来,这正是传统西方人赖以生存的一个安全
8、坐标。但是,这一坐标历经磨难,最后竟成为一堆废墟,西方人的根基已被自己斩断。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称之为“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泊者”(注12),他归结后现代人的“距离的消蚀”,实际上就是指人们不再以理想化的时空模式来把握世界,而是为世界所把握。这表明时间失去效应,成为一个一个的孤立片断,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开始主宰后现代人的感知方式;空间丧失深度,无所谓背景、亦无所谓前景,一切都在时间片断的拼贴中延展为平面性的存在。这会对美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非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