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98265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研究 一、老牌发达国家的先发城镇化历程及其经验以美国为例。 发达国家普遍具有高度的城镇化水平,拥有发达繁荣的城市,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以及城市网。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比发展中国家早200年左右。由于不同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开始的时间不同,完成时间也参差不齐,所以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城镇化道路具有不同的特征。考虑到美国的城镇化历程在城镇发展的速度、发展背景、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对中国西部有较多启示,故以此为例加以剖析。 1。美国的城镇化历程。 美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
2、展对于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布局的影响非常大。它开始于工业革命初期,完成于20世纪20年代(表1),城镇化始终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城镇化的经验总结。 从美国城镇化得经验看,主要有以下四点可供中国西部参考借鉴。 第一,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成为美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在发展初期,工业化的聚集效应直接推动城市化率的提高;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和升级,新兴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要遵循城市化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规律,适当调控城市的发展规模。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城市的推动作用。市场机制是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3、美国经济的重要经验是市场经济为导向。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城市规模体系的升级都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形成的。在郊区化的作用下,美国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逐渐发展成了多中心,形成了大都市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了广大地区的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大都市区的作用。美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都市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的GDP占全美国份额的76%,这是美国多年推行大都市区经济的结果。大都市区或者大都市带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美国大都市区产业发展代表了产业转型的方向,大都市区的产业转型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造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奇迹。 第四
4、,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由于铁路网、公路网建设以及汽车的普及,使得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通过一百多年来的人口迁移,以及美国采取的选择性移民,对于美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加促进了美国的城市化。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滞后城镇化历程及其启示以印度为例。 同处亚洲的印度作为人口众多、开始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其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有很多地方可供我国西部参考借鉴,尤其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经验教训,更是我们在统筹思考西部城镇化发展方略时值得吸取的宝贵财富。 1。印度的城镇化历程。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年之前的城市化雏
5、形阶段,论文格式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想当有限,长期徘徊在10%左右,城市化的动力主要于商业活动。第二阶段是19211947年不断提高阶段,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作用得到显现,其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第三阶段是1947年独立之后,印度完成工业化法案的制定,外国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受到约束,同时国内民族工业得到保护,这个阶段是印度现代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阶段。从总体而言,近、现代印度的城市化节奏虽然缓慢,但一直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表2),这与印度经济低速增长的表现吻合。 2。城镇化的若干启示。 从印度城镇化的进程看,主要有以下三点教训可给中国西部提供启发。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
6、成支撑。印度的城市化,不是依靠工业化的推动,也不是依靠城市化的拉动,动力主要主要于农村状况恶化使得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而不是城市的发展优势吸引乡村人口移居城市。[.] 第二,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表3中可以发现,人口大于10万的城市比重上升较快,己从1901年的25。7%上升到1981年的60%;人口介于2至10万之间的城镇比重保持基本不变,人口低于2万人的城镇比重下降很快,即从1901年的47。2%下降到1981年的13。6%。这表明,印度一直存在着人口由农村和小城镇向较大城镇集中的趋势,超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发展迅速。大城市过度增长,而中小城市发展严重不足,打破了人
7、口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导致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第三,政府缺少正确的引导,城市化进程几乎完全由市场调节。印度对于公民自由流动没有限制,城乡人口的无序流动导致大城市过度膨胀,城市失业加重、住房短缺、城市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化发展困难重重,仅仅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扭转恶化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必须走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化道路。 三、典型城镇化道路的比较与总结。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差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