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衔接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衔接教学论文调整后的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如何妥善处理好初高中化学进入课改而引发的在教学大纲、教材上的严重脱节等方面的教学矛调整后的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如何妥善处理好初高中化学进入课改而引发的在教学大纲、教材上的严重脱节等方面的教学矛盾,使初高中化学能有机地整合,并促进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关注并加以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主动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
2、学重要保障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与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内容上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传统课程中与学生认知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并适当降低了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
3、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二、注重高一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却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
4、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三、加强学
5、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取决于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1.开设学法指导课。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向学生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思维方法:(1)认识物质的主线:“观察,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阐释、典型应用”归纳思维法或“
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室制法和保存”演绎推理法。(2)代表物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以面到体,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3)建立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由化学符号系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组成的化学模型具有直观性,是化学认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是研究结果的表现或表达,研究过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抽象),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实验—性质—结构”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示这种模型的结果。学生认为化学易懂难学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这种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4)注意积累解化
7、学题的思维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问题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极值思想等。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四、确立全面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年来,国家集中统一化学课程要求,导致了许多教
8、师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也导致了当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