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2984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5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当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时,首先要遇到的主要问题有: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猛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许多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另外,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关键阶段,极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的过渡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英语学习兴趣是
2、三维目标实现的有机结合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兴趣教学。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4从兴趣入手,把真正的学习乐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妙趣横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
3、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研究和设计好每堂课,努力使每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从上第一堂课起就要做到:让学生上完了一堂课之后,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待老师再来上第二堂课。比如:和学生谈谈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讲一些不懂外语闹出的笑话,列举一些名人名家学外语的事迹等等,并用英语埋下几个伏点,下堂课来解决。 二、分散难点,降低坡度,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
4、“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4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使用英语的民族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英语与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英、汉文字在音、形上迥然不同;在词义、词性上也不能完全对等;英语的词序、语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动词的时态、语态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些就给中国学生学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学会地道的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模仿来培养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把握英语与汉语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操练,加深理解,掌
5、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法。在备课时,笔者会反复琢磨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英语动词的时态是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我们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行为动词造一些简单易懂的句子,先让学生听懂、会讲,然后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不同时态的句子,让学生理解时态的意义,最后再归纳所学过的时态在结构上的区别与联系。归纳起来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精讲多练,及时归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坚持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以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
6、教学计划与教法,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获得进步。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质疑→听课→解疑→练习→巩固,一步都不能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法。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要认识到,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
7、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4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懂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