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78611
大小:63.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体会【关键词】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护理应用静脉输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静脉留置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痛苦,且方便用药。目前小儿输液常规穿刺部位有四肢浅静脉、肘部浅静脉、头皮静脉及脚踩大隐静脉。因为危重患儿往往有循环衰竭及休克等临床表现,抢救时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失败,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延误用药、输血及补液的有利时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为了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破坏,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从2011年
2、3月〜2013年6月对46例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为儿科临床输液解决很多问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儿均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其中婴儿35例,幼儿11例。其中重度脱水致循环衰竭30例,心源性休克12例,感染性休克4例。1.2操作方法1.2.1穿刺部位颈外静脉位于颈阔肌的深面,由下领静脉的后支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2]。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1.2.2用物准备静脉输液装置及液体,选择24G小儿留置针,一次性敷贴,棉签,碘伏,用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备用。
3、1.2.3操作方法患儿去枕平卧,头转向穿刺对侧,肩下垫一小枕,使患儿头低脚高,颈部伸展平直,充分暴露颈外静脉,助手固定体位并限制患儿活动。由于小儿颈部较短,根据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为充分暴露颈外静脉,可采用侧卧位,将小儿头垂于床沿并后仰,使颊部与颈成一平面[3]。穿刺时助手用手指按压静脉三角处,阻断血流时静脉充盈。术者站于床头,常规消毒皮肤,在穿刺点上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在颈外静脉上方15°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0.2cm,以确保软管在血管中,缓慢抽出针芯1〜2mm,继续沿血管前行,左手固定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右手抽出针
4、芯,将注射器中的生理盐水及回血缓慢推入静脉,确定成功后,无菌一次性敷贴妥善固定,记录穿刺时间,然后连接输液器即可。1.2.4置管维护置管后输液时的体位以不违反疾病的要求体位为原则,尽量平卧位或抬高头肩15°〜20°,头偏向置管的对侧,为最佳输液体位,能迗到最好的液体通畅度。1.2.5封管方法为了延长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防止管内血栓形成,均采用5ml生理盐水的正压脉冲方式封管。2结果本组46例患儿,采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1次穿刺成功38例,2次穿刺成功5例,3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是93%,留置针平均保留时间76h。穿刺失败原因是
5、由于患儿颈部较短,血管不明显,躁动等原因。3讨论护士应熟悉小儿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也是护士穿刺时取得成功的关键。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位置恒定,可用胸锁乳突肌作穿刺定位,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易行,既安全又迅速,是临床儿科常用的注射、输血、抽血部位。对四肢浅静脉、肘部静脉、头皮静脉及脚踝大隐静脉等多处静脉穿刺困难且需长时间用药的危重患儿,可行颈外静脉穿刺补液,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及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留置针质地柔软,定容易,保留时间为72〜96h,可以减少患儿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疼痛,也可减少
6、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颈外静脉穿刺输液与普通静脉输液相同,操作方便,取材方便,经济使用,值得推广。综上所述,颈外静脉因其粗直,容易成功穿刺,穿刺时间短,操作方法简单,易于固定,便于掌握。儿科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能有效避免反复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能满足抢救时快速补液及用药需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张振有,牛松青.小儿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研究.北京:解剖科学进展,2000:6.[2]刘瑞冰.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PICU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5):1516.[3]朱阵洪.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危重患儿中的应用
7、及护理.全科护理,2009,7(8):217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