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

ID:2517354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_第1页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_第2页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_第3页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_第4页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  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    张晓华    提到做减法,语文老师一定会想到《剪枝的学问》一课,减去不必要的枝条,果树才能增产,这也是“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不断追求有效、追求超越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向目标多维,注重方法多样,追求过程多彩,但课堂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不断的“增加”,令语文课堂缺少了一份静心,一份从容,这让笔者不得不感叹,语文教学,不妨做做“减法”。    一、品味的减法    品味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有专家说,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在文本品味中,把握语言背后的情意。小学语文课堂

2、,老师有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语言的背后进行品味,也是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可过犹不及,在进行品味教学时,还要把握应有的“度”。    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针对课文开头对隆中景色的描写,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找景物,两句话里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其次说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写到山冈、溪流、竹林;再次谈体会,读到这样的语句,你有什么话要说;第四是明结构,由前后句子的关系理解采用的分总写法;第五是议作用,这里为什么要写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由景及人,你能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人物具有哪些特点。可以说,老师在引导学

3、生品味这段话时花足了心思,可这样的品味真的是四年级学生可以达到的吗?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篇写人的课文,把大量时间用在写景部分,那课堂还能有多少时间来对人物的言行进行理解感悟呢?不要过于追求片面的精彩,而忽略教学的整体构想,语文课堂品味值得我们深思。    二、拓展的减法    适当的拓展既增加了文本的厚度,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深度。在很多语文教学中,老师都注意拓展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或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或是在课堂中引入音像资料,补充相关背景或故事内容。老师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要注意不能让拓展喧宾夺主,弱化了对文本的细致学习。    如教学《夹竹

4、桃》一课,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将季羡林的生平简介作为课堂导入的开端。在学习夹竹桃的韧性这一部分时,老师又补充了留德十年的生活片段,重点引导学生将季羡林先生当时对待生活的态度语句与课文进行对照。接下来,在学习夹竹桃的香气浓烈这一部分时,又将在专业发展上的成就以及在文学事业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加以出示。最后,读完课文,以季羡林的“文革”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老师在“花品”与“人品”的对比上很有创意,但过多的拓展,无疑挤占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时间,文本学习浮光掠影,语文教学显得有些本末倒置。这样的拓展教学,需要多一些减法思维。    三、学法的减法    教是

5、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核心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由教内容向教方法的“美丽转身”,也是当下许多老师的共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老师越来越重视学法的渗透,把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这体现了对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是,在重视学法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儿童的学习实际相符,千万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让课堂成为学法的“填鸭”。    《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喧闹热烈,赞美林场工人辛勤劳动所带来的自然之美。一位老师在教学时,从课文的写法人手,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别揭示出写作的

6、要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情,整节课的教学也是围绕这四点展开。老师的教学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其对写法与课文学习的整合也有一定的思考。可是,一堂课还是要把教的目标相对集中,让学生能够一课一得。而以上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抓的点太多,学生可能都只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法教学同样要做到简单、明确。    四、情感的减法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会令师生收获情感的愉悦、情意的共鸣。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常看到学生因为过分的激情投入,而影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影响课堂正常学习的流程。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记

7、叙了我去守护生病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语言朴实真诚,读来令人回味。一位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大段大段煽情的过渡语,一幅幅日常生活中母亲感人的瞬间画面,一个又一个学生生活中母亲照顾自己成长的故事……学生的情感由始至终都处在兴奋之中。但这样的课因对情感过分关注而淡化了对质朴语言的品味,忽视了那种淡而有味的隽永的语文学习滋味。也许,我们在以上的课堂中能看到学生的泪水,但笔

8、者以为,这样的课让老师、学生都觉得很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