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ID:25170072

大小:7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8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_第1页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_第2页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_第3页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_第4页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篇一:《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化学农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的作用机理、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能够感染并增效病毒的物质方面进行的浅显的阐述。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增效作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性、再猖獗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和谐的农药,减少或替代传统的广谱、高毒有机化学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1]。普遍认为21世纪的农药将成为一种“环境和

2、谐农药”(environmentacceptable/friendlypesticides)[2]。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好、安全无害,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导致相继世代害虫持续带毒,感染死亡。与其他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比,昆虫病毒杀虫剂到目前未发现抗性问题,这为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1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1形态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含包涵体,为多角体病毒Polyhedra。核型多角体直径:0.5~15微米(μm=μ=10-6米)病毒粒子直径:26~70毫微米,长200~

3、400毫微米(nm=mμm=10-9米)粒子杆状,核含双股RNA被壳螺旋状。不同的昆虫形态有所不同,如黄地老虎核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大多呈六边形。大小一般为l.7—2.6u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棱衣壳,以3—4个最多见。核衣壳为杆状,有的稍有弯曲,大小约为308nm×52nm[3]。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平面观量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少量六边形。多角体大小不均一,为0.5~1.05um,平均直径为0.59um±0.13um。多角体在弱戚中作用15分钟左右时,可看到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随机分布,大小均一,并包埋于多角体的空膜中

4、。同时,还可见到囊状的多角体空膜[4]。1.2理化性状主要成份蛋白质不同多角体所含的氨基酸成份不同;不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笨、丙酮等;不能为细菌或细胞蛋白酶破坏;活体外用Na2CO3的稀溶液(0.08~0.05M)溶解获得病毒粒子被食感染虫体,能在中肠释放粒子,多角体不溶于血淋巴,耐低温,-135~150℃下冻融5次不失活。2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2.1病毒研究利用的历史第一个关于昆虫病毒病的记录文献是我国12世纪中叶的《农书》中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病的记载。这就是我国养蚕农民俗称“脓病”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5]。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很多种。到1995年

5、,已知可从716种昆虫和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很多种。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就已开展了,Gehren(1892)在德国利用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模毒蛾(Lymantriamonacha)[6]。20世纪40年代,加拿大的松针黄叶蜂(NeodiprionSertifer)危害较严重,应用人工防治效果不大。直到从欧洲随天敌把该害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eodiprionSertifernuclearpolyhedrosisvirus,NsNPV)引入,才使这个害虫的为害基本得到控制。1961年,美国应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nucle

6、arpolyhedrosisvirus,HaNPV)防治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番茄等多种作物的害虫,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于1971年正式登记,是第一个工业生产的昆虫病毒商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这方面陆续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报道。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开发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SlNPV)等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并且已经商业化。2.2核多角体病毒防治害虫的机理1.2.1病毒的作用机制病毒被昆虫幼虫取食后,多角体在昆虫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溶解,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被释放出来。游离的病毒

7、粒子通过围食膜的网眼吸附在中肠微绒毛上,脱掉套膜以核衣壳进入中肠细胞,病毒核酸在中肠细胞核中复制,但一般不形成多角体,只形成核衣壳。这些核衣壳获得囊膜后,从第一次受侵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病毒粒子进入血腔,随昆虫血淋巴循环到达其他组织,开始第二次侵染。在病毒粒子第二次侵染的细胞核中,包含病毒粒子的多角体蛋白也在形成,开始时在病毒粒子表面附着无数多角体蛋白晶粒,以后蛋白晶粒不断积累,形成不定形的结晶小块,即“前多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