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68231
大小:80.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与创建工作知识问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2: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与创建工作知识问答1、我院创建省级示范学院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答:为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的功能,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设施完备、办学水平优异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来引路。为积极探索实践,使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制度,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四川省启动评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活动。我院建院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凸显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2、近年来,我院加快了发展步伐,加强了内涵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益增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为学院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院已具备基础,将我院建设成为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符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布局,是优化区域教育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四川“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和“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思路要求;符合雅安市“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战略部署。将更好地为全省、特别是本区域及我市毗邻的三
3、州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人才。2010年11月发[2010]99号文,成立创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2、我院确定了哪几个院级特色专业(群)立项?答:我院确定了8个院级特色专业(群)立项,分别是:护理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会计电算化、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机电一体化和学前教育。3、推进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何重大意义?答: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现实要求。具体来
4、说,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共识,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引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有利于增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为高职院校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4、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
5、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5、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
6、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培养目标:5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6、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⑴、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⑵、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⑶、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 ⑷、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
7、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⑸、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⑹、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⑺、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7、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中心工作是什么? 答: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课程建设与改革
8、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8、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⑴、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⑵、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⑶、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