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66871
大小:7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8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结合课文情境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 2
2、“俑”是什么意思?俑是葬墓中的陪葬品。齐读课题。 (让我们震撼的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学了课文我们自然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段话概括的非常好。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一遍,找一找,用笔画下来。 1、交流。据学生汇报写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读这句话;(据学生汇报出示这段话课件)圈画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3、轻声读,思考这段话是——句,在文中起——作用,——承上,——启下。(课件出示)(高段教学把握篇章训练) 4、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文字在写规模宏大?哪些在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划分段落
3、,理清思路)。 5、交流;点明课文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具体介绍兵马俑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1、抓关键词、句,感悟规模宏大(学习第2自然段) 请大家拿起笔,用心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能让你感受到规模宏大的词语或句子,一会交流。 2、生读书,师巡视。 3、交流。(根据学生交流,在咀嚼文字中感受规模宏大。) (抓住坑的总面积19120平方米,与教室面积相比较,让学生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闭眼睛想象教室面积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
4、边沿吗?能想象到有多大吗;和篮球场比,是正规篮球场的50个大;和足球场比,是其的2.5倍;抓住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我们学校有八百多个学生,兵马俑数相当于十个我们学校的学生数;抓住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还以我们教室长8米,宽6米进行比较,大胆想象是教室的多少倍?抓住鸟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感受其排列有序,军纪严明,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教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归纳,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主要表现在:(1)占地面积大;(2)兵马俑数量多;(3)军阵排列有序。 5、引导学生说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倡导以后在习作中运用)
5、 6、放视频真实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师相机介绍,坑总面积;坑内俑数量;一号坑长宽及面积;排列有序的军阵。)学生交流看后感受(出示课件) 7、练读本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8、展示读;师评价,生评价。 (兵马俑面积之广,俑数之多,规模宏大,让我们赞叹不已,那他们又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请看将军俑,说说自己感受;(用一个词语或句子都可。) (2)、读课文中文字; (3)、评议读书,抓住将军个性特点说;(可用文中词语) (4)、男同学齐读,读出将军的神勇与气势。 (三)学习5—9自
6、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5-9自然段,完成: (1)读一读,画一画,看看兵马俑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看出来的? (2)议一议,演一演你喜欢的兵马俑。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交流;概括各类俑的特点;读读。 件件兵马俑都是珍品,都是宝物,真让人惊叹啊!据说在这成千上万的兵马俑中竟然找不到两个神态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第10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找找看,有几个分号?写了几种姿态?点明是排比句。 (2)、师生对读写姿态的句子。(提示大家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读)(3)、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习运用。(课件出示) (4)、就这几种神态吗?
7、(提示学习中标点符号也不应该落掉。)(5)、仿写一、两个句子。(提供神态图片,课件出示) (6)、交流或展台上打出;评价学生。 (透过呼吸声,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文中下段词语“惟妙惟肖”并板书。(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齐读;思考,前边哪个词语与“绝无仅有”相照应?引导学生说出并板书: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兵马俑,你最想感谢谁呢?生发言,师归纳,感谢劳动人民;感谢秦始皇;感谢发现兵马俑的人。(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